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5年禄丰县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理论知识临考冲刺试题及答案 第1题:单选题(本题1分) 五班四运转的轮休制循环期为()。 A.6天 B.7天 C.8天 D.10天 【正确答案】:D 第2题:单选题(本题1分) ()不属于行为规范。 A.品德规范 B.仪态仪表规范 C.劳动纪律 D.员工业务规范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行为规范是所有对个人行为起制约作用的制度规范的统称,如个人行为品德规范、劳动纪律、仪态仪表规范等,它是企业组织中层次最低、约束范围最广,但也是最具基础性的制度规范。本考点在新教材中已删除。 第3题:单选题(本题1分) ()的主要作用是对岗位评价的计量误差进行调整。 A.总体加权 B.局部加权 C.内部加权 D.外部加权 【正确答案】:A 第4题:单选题(本题1分) 总供给等于()之和。 A.消费+储蓄 B.投资+储蓄 C.投资+收人 D.消费+收入?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 总供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看,它取决于用于生产的各类生产要素投入的总规模;从收入分配看,它是一定时期内要素投入而获得的收入总和。计算公式为:?总供给=各类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劳动+资本+管理)=各类生产要素相应的收入的总和=消费+储蓄? 第5题:单选题(本题1分) 某一新成立的网络公司需要招聘一名具有一定经验的技术总监,那么最适合的招聘来源是()。 A.学校招聘 B.竞争对手与其他企业 C.下岗失业 D.退伍军人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对于需要相关专业工作经验的岗位来说,用人单位可以考虑从同一行业或同一地区的其他企业招聘人才。 第6题:单选题(本题1分) 面试考官根据面试阶段的感受对应聘者做出主观评价,这属于()。 A.第一印象 B.对比效应 C.晕轮效应 D.录用压力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 第一印象也称为首因效应,即面试考官根据开始几分钟,甚至是面试前从资料(如笔试、个人简历等)中得到的印象对应聘者作出评价;对比效应即面试考官相对于前一个接受面试的应聘者来评价目前正在接受面试的应聘者的倾向;晕轮效应就是“以点带面”,从某一优点或缺陷出发去评价应聘者其他方面。录用压力即当上级对招聘结果有定额要求时,面试考官对应聘者的评价就会偏高,或由于招聘时间紧迫,为完成招聘任务,不得不加快速度,急于求成。 第7题:单选题(本题1分) 满足地位需要的行为不包括() A.拥有舒适的轿车,合体的穿着 B.具有执行官的特权 C.居住在合适的社区,参加俱乐部 D.影响他人并改变他们的态度和行为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满足地位需要的行为包括:拥有舒适的轿车,合体的穿着;为合适的公司工作,并拥有合适的职位;居住在合适的社区,参加俱乐部;具有执行官的特权。D项属于满足权力需要的行为。 第8题:单选题(本题1分) 劳动合同包括法定条例和约定条例,()不属于法定条款内容。A.社会保险 B.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C.保密事项 D.劳动纪律 【正确答案】:C 第9题:单选题(本题1分) 不属于宽带薪酬设计原则的是() A.战略匹配原则 B.按需分配原则 C.文化适应原则 D.全面激励原则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宽带薪酬的设计除了要遵循薪酬体系设计的普遍原则以外,更应该注意以下原则:战略匹配原则、文化适应原则、全面激励原则。 第10题:单选题(本题1分) 工作岗位评价的目的是明确每个岗位的() A.薪酬标准 B.相对价值 C.定员 D.工作任务、职责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岗位评价是对企事业单位各类岗位的相对价值进行衡量的过程。在岗位评价的过程中,根据预先规定的衡量标准,对岗位的主要影响因素逐一进行评价,由此得出各个岗位的价值量。 第11题:单选题(本题1分) ()是指员工自身心理上感受到的社会和心理方面的回报。 A.内部回报 B.外部回报 C.直接回报 D.间接回报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 内部回报指员工自身心理上感受到的回报,主要体现为一些社会和心理方面的回报。一般包括参与企业决策,获得更大的工作空间或权限,更大的责任,更有趣的工作,个人成长的机会和活动多样化等。 第12题:单选题(本题1分) ()表示劳动力供给富有弹性,即劳动供给量变动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 A.Es<0 B.Es>0 C.Es<1 D.Es>1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供给富有弹性,即Es>1。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 第13题:单选题(本题1分) ()即劳动的计量和工资支付的方式。工资形式的关键,是以何种方式准确地反映和计算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劳动数量。 A.工资形式

雨巷****轶丽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