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5年福州市闽侯县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理论知识深度自测卷及答案 第1题:单选题(本题1分) ()是指在一个岗位内设置几个薪酬标准以反映岗位内部员工之间的劳动差别的岗位薪酬制度。 A.一岗一薪制 B.一岗多薪制 C.岗位薪点薪酬制 D.技能薪酬制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一岗多薪制的定义。一岗多薪制是指在一个岗位内设置几个薪酬标准以反映岗位内部员工之间的劳动差别的岗位薪酬制度。 第2题:单选题(本题1分) 不属于绩效沟通内容的是()。 A.绩效计划沟通 B.绩效辅导沟通 C.绩效反馈沟通 D.绩效成果沟通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绩效沟通的内容。 第3题:单选题(本题1分) 采用基本标准所获得的考评结果,主要用于决定一些非激励性的工资待遇,如()等。 A.薪水的支付 B.薪酬的支付 C.基本工资的支付 D.奖金支付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 采用这类标准所获得的考评结果,主要用于决定一些非激励性的工资待遇,如基本工资的支付等。 第4题:单选题(本题1分) 编制人员需求计划时。计划期内员工的补充需要量等于()。 A.计划期人员总需要量减去报告期期末人员总数,加上计划期自然减员人数 B.计划期人员总需要量加上报告期期末人员总数,减去计划期自然减员人数 C.计划期自然减员人数加上计划期人员总需要量,减去报告期期初人员总数 D.报告期自然减员人数减去计划期人员总需要量,加上报告期期末人员总数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 计划期内员工补充需求量=计划期内员工总需求量-报告期期末员工总数+计划期内自然减员员工总数 第5题:单选题(本题1分) 具有全方位、多角度特点的绩效考核方法是()。 A.关键绩效指标法 B.KPI C.平衡计分卡 D.360度考评方法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360度考评具有全方位、多角度的特点。 第6题:单选题(本题1分) 无领导小组讨论题目为“一个好的领导者应该具备什么素质”,这是一个()。 A.两难式题目 B.资源争夺型题目 C.开放式题目 D.排序选择型题目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 开放式问题的答案范围可以很广,没有固定的答案。主要用于考察被测评者思考的全面性、针对性以及思路是否清晰,能否提出新见解。 第7题:单选题(本题1分) ()是指企业和培训管理人员用来评价培训成果的统一尺度和规范。 A.评估培训成果的标准 B.培训评估体系 C.培训评估方法 D.培训评估规划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 评估培训成果的标准是指企业和培训管理人员用来评价培训成果的统一的尺度和规范。无论是培训实践人员还是理论研究人员一致认为,为了提高企业员工培训的管理水平,需要确立更全面更系统的衡量培训项目成果的标准模型。 第8题:单选题(本题1分) 选项中属于影响劳动环境的物质因素是()。 A.照明 B.空气 C.湿度 D.噪声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 其余三项属于影响劳动环境的自然因素。 第9题:单选题(本题1分) 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设计的程序包括:①理论验证;②工作分析;③修改调整;④指标调查。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④②③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 确定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一般可分为四个步骤:(1)工作分析;(2)理论验证;(3)进行指标调查,确定指标体系;(4)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 第10题:单选题(本题1分) 企业制定员工培训规划的基本前提是()。 A.工作岗位说明 B.培训需求分析 C.工作任务分析 D.设计培训内容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员工培训规划是的在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全局出发,根据企业各种培训资源的配置情况,对计划期内的培训目标、对象和内容,培训的规模和时间,培训评估的标准,负责培训的机构和人员、培训师的指派、培训费用的预算等一系列工作所作出的统一安排。 第11题:单选题(本题1分) 岗位知识测验的内容,不包括()。 A.基础知识测验 B.外语考试 C.专业知识测验 D.性格测验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在企业人员招聘中,岗位知识测验是为了衡量和检测应聘者对其应聘的岗位所应具备的基础和专业知识实际掌握的程度。岗位知识的测验,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基础知识测验;②专业知识测验;③外语考试。 第12题:单选题(本题1分) 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 A.责任 B.义务 C.利益 D.权力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劳动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关系.运用劳动法的各种调整方式将劳动关系转化为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第一

努力****绮亦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