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5年辽宁省本溪市溪湖区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理论知识深度预测试题含解析 第1题:单选题(本题1分) 下列不属于法人机关的是() A.意思机关 B.履行机关 C.执行机关 D.监察机关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法人机关通常分为意思机关、执行机关、代表机关和监察机关。 第2题:单选题(本题1分) ()是企业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企业机构的设置和配备各类人员的数量界限。 A.编制定员规则 B.劳动纪律 C.劳动定额规则 D.劳动岗位规范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 劳动定员定额规则主要包括:①编制定员规则,企业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企业机构的设置和配备各类人员的数量界限。②劳动定额规则,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组织条件下,企业制定的劳动者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或工作所需的劳动消耗量标准。分为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两类。 第3题:单选题(本题1分) ()是指用一定的临界点将考评得分划分为若干等级,并对此进行评价的方法。 A.顺序法 B.对比分析法 C.综合分析法 D.能级分析法?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能级分析法是指用一定的临界点将考评得分划分为若干等级,并对此进行评价的方法。能级的划分可以是总分,也可以是结构分或要素分,它同顺序法的主要区别是顺序法只将分数排队;能级分析法是将分数划区分。? 第4题:单选题(本题1分) ()是劳动权的核心。 A.择业全权和劳动报酬权 B.平等就业权和自由择业 C.休息休假权和劳动保护权 D.劳动保护权和职业培训权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平等的就业权和自由择业权是劳动权的核心。该项权利对于公民来说,不分性别、民族、政治信仰、财产状况,均有权实现就业,有权依法自由地选择职业,有权利用国家和社会提供的各种就业促进条件,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增加就业机会,禁止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和职业歧视;对于国家来说,应当为公民实现劳动权提供必要的保障,为提高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 第5题:单选题(本题1分) 我国的企业基本用工形式是() A.劳务派遣用工 B.临时性用工 C.聘任制用工 D.劳动合同用工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的企业基本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用工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第6题:单选题(本题1分) 开拓创新是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之一,下面表述不正确的是()。 A.要树立开拓创新的观念 B.学习开拓创新的方法和锻炼开拓创新的思维 C.创新就是超越时间和现实,前人没有做过的都可以去做 D.培养锻炼开拓创新的意志品质 【正确答案】:C 第7题:单选题(本题1分) 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A.劳动力供给量 B.劳动力供给率 C.劳动力需求量 D.劳动力需求率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 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其计算公式是: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第8题:单选题(本题1分) 津贴和补贴是员工工资的一种补充形式,其特点不包括() A.具有单一性 B.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C.具有多样性 D.具有一定的补偿性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 津贴和补贴是员工工资的一种补充形式,主要有以下特点:(1)是一种补偿性的劳动报酬。(2)具有单一性。(3)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第9题:单选题(本题1分) 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应当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支付其工资。 A.125% B.150% C.200% D.300%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制度工作日工作时间(8小时)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劳动者工资。 第10题:单选题(本题1分) 2011年3月,李某与甲企业签订了5年期的劳动合同,2014年12月,企业因工作需要与李某协商一致,同意解除劳动合同,李某可得到()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A.3个月 B.4个月 C.5个月 D.12个月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依据劳动法的规定,经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双方协议解除劳动合同时,应书面提前通知对方。由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金,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放;工作时间不满半年的,发给相当于半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金。 第11题:单选题(本题1分) 顾客力量分析是企业特定经营环境分析的重要内容,不包括()。 A.顾客消费承受能力 B.顾客消费偏好 C.顾客购

努力****晓骞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