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1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第一篇:11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编号:SH/QP-11-201版本状态:A/01.0目的对用于确保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测量和监视设备进行控制,确保监视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2.0适用范围适用于对产品和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用的设备、软件等。3.0职责3.1质保部负责测量和监视设备的管理,负责定期送检、送校测量和监视设备,确保其检验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3.2质保部负责对偏离校准状态的测量、监视结果的追踪处理。3.3质保部负责对测量和监视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3.4车间正确使用和维护测量和监视设备。4.0程序4.1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采购及验收根据所需测量能力和测量要求配置测量和监视设备,测量和监视设备的采购和验收,执行《设施设备和工作环境管理程序》中生产设备采购的管理规定,填写《监测设备申购单》,报总经理批准后实施。4.2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初次校准a)经验收合格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如出厂日期在有效期内(一般为12月),本企业可直接发放使用;如出厂日期不在有效期内,则由质保部负责送国家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后方能发放使用。应贴上表明其状态的唯一性标识;质保部负责对该监测设备编号,并建立《监视和测量设备一览表》,记录设备的编号、名称、规格型号、精度等级、生产厂家、校准周期、校准日期、放置地点等。b)对于没有国家标准的设备,应记录用于校准的依据。c)质保部负责监视、测量设备的发放。4.3监视、测量设备的周期校准4.3.1质保部每年十二月编制下年度《监视和测量设备检定计划》,根据计划执行周期校准。企业所有监视和测量设备均委外校准,由质保部负责联系国家法定计量部门进行校准,并出具校准合格报告。4.3.2校准合格的设备,由计量管理人员贴合格标签,并标明有效期;校准不合格的,贴不合格标签,修理后重新校准;对不便粘贴标签的设备,可将标签贴在包装盒上,或由使用者妥善保管。4.3.3对于监视、测量用的软件,在使用前应进行自校准。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编号:SH/QP-11-201版本状态:A/04.3.4监测和测量设备检定/校准后,计量管理人员须将结果记录于《监测设备检定/校准记录》中。4.4监视、测量设备的使用、搬运、维护和贮存控制4.4.1使用者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或操作规程使用设备,确保设备的测量和监视能力与要求相一致,防止发生可能使校准失效的调整。使用后要进行适当的维护和保养。4.4.2在使用监视、测量设备前,应按规定检查设备是否工作正常,是否在校准有效期内。4.4.3使用者在测量监视设备的搬运、维护和贮存过程中,要遵守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程的要求,防止其损坏或失效。4.4.4监视、测量设备的修理应记录在《监测设备修理记录》中。4.4.5监视、测量设备的报废应填写《监测设备报废申请审批表》,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4.5监视、测量设备偏离校准状态的控制4.5.1发现检测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时,应停止检测工作,及时报告质保部,并追查使用该设备检测的产品流向,再评价以往检测结果的有效性,确定需重新检测的范围并重新检测。4.5.2计量管理人员负责编制《监测结果评估报告》。4.6监视、测量设备的环境要求监视、测量设备的使用环境应符合相关技术文件的规定,由质保部负责监督检查。5.0记录5.1《监测设备一览表》5.2《监测设备检定计划》第二篇: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OXEN/QE-CX-7111.目的为使公司新购与使用中的计量设备,保持正确度与精确度,避免因磨损或其他误差而影响品质判别。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检验、测量、试验设备和计量标准设备的校准。3.职责3.1质检部负责检测设备、计量设备的送检、封存、启封、降级、限用等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制定《计量器具校准计划表》,建立台帐、状态标识等质量记录。3.2实验室检验员负责实验室检测设备的维护保养,并编制有关检测设备的操作规程。3.3使用部门:日常维护与异常送检,并协助质检部做好记录工作。4.定义:4.1外校4.1.1凡本公司无法自行校验的计量设备则需要送国家计量部门检定。4.2内校4.2.1以外校合格的计量器具为标准,而对公司内其他相同的计量器具进行校验。5.工作内容及要求5.1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采购及验收根据生产的需要,由所需部门填写计量器具购置申请单,明确计量器具的名称、型号规格、准确度,经部门领导批准后,由行政管理部或工程部组织采购。计量器具购入后由行政管理部或工程部验收。5.2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初次校准验收合格后由质检部负责送国家计量部门检定或自行校准,合格后由质检部出具合格证方能发放使用。质检部负责对该设备编号,建立《计量器具一览表》,记录设备的编号、名称、规格型号、测量范围、领用部门、使用时间、维护人;并填写《计量器具一览表》。5.3监视和测量设备

书生****12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