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篇:2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学生心理的发展的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方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个体差异性。个体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11、12岁);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期(14、15岁~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中学生(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心理发展特点:半成熟、半幼稚,这一时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二)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心理发展特点:这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主要地位,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有了深刻的发展,形成理智的自我意识。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一)学习准备(格塞尔双生子爬梯实验)。(二)关键期:关键期的研究始于洛伦兹对动物行为发展规律的研究。对教学的要求: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3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一关键期,也是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3岁左右是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征:感觉和动作的分化。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出现了客体永恒性(9—12个月)。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2、前运算阶段(2~7岁),在这一阶段儿童出现了象征思维和直觉思维。儿童的直觉思维表现出集中化、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化倾向。该阶段的儿童往往表现出泛灵论倾向。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所谓守恒,是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儿童是通过可逆推理、两维互补和恒等性推理等思维形式获得守恒概念的。还具有分类和序列能力。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在这个阶段个体的认知已经超越现实而无须以具体的事物为中介。(归纳概括、假设推理)①命题之间关系②假设—演绎推理③抽象逻辑思维④可逆与补偿⑤思维的灵活性。(二)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观:1、强调社会文化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2、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借助于语言等符号系统不断内化的结果(内化是指个体将外在的事物或他人的心智运作转变成自己内在的表征。认知发展遵循“社会语言-自我语言-内部语言”的路线)。3、学习应促进儿童的发展,他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一)中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1、观察事物的自觉性逐步增强。2、观察的持久性也不断增强。3、观察事物的精确度不断提高。4、观察事物细节的感受性逐渐增强。5、观察事物的概括性明显发展。初中二年级是学生观察概括性发展的转折点。6、观察事物的方法不断完善。(二)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青少年时期的记忆力是人生中记忆力的“最佳时期”,达到了记忆的“高峰”。1.有意识记随目的性增加而迅速发展。2.意义识记能力不断提高。3.抽象记忆有较快发展。(三)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上升为“理论型”。初二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格的发展阶段: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是人格发展理论的两位代表人物。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1.婴儿期(0~1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该阶段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形成信任感,2.幼儿期(1~3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3.儿童早期(3~6岁)主动感对内疚感。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4.儿童晚期(6~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该阶段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5.青少年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6.青年期(18~24)亲密感对孤独感。基本任务是形成亲密感。7.成人期(24~65)繁殖感对停滞感。8.老年期(65岁~死亡)自我整合对绝望感。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对教学的作用: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1.家庭教养模式:专制型、放任型、威信型和忽视型四种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学生社会化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

一条****丹淑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