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巴金的创作道路、艺术风格和特色 第一篇:1巴金的创作道路、艺术风格和特色巴金的创作道路、艺术风格和特色巴金姓李,名尧棠,字芾甘。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巴金”是他1928年8月写完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时启用的笔名,这个笔名使用的次数最多、时期最长,因此广为人们熟知。此外,他还用过萧甘、佩竿、余一、王文慧、欧阳镜蓉等二十几个笔名。1931年到1937年初,巴金写成中长篇小说十部,出版短篇小说集十部,散文集六个,以丰硕的创作成果成为当时最令人瞩目的优秀青年作家之一。巴金这一阶段的创作,不仅保持着初期的热情和战斗锋芒,在题材的广度和内容的深度上,又都有明显的开拓。他继续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颂扬知识青年对现实的反抗和为理想献身的精神;他的眼光,逐渐伸向下层社会,广泛描写工人、农民的苦难生活和反抗斗争;更把笔指向封建势力,深入揭露和鞭挞封建礼教、封建制度的罪恶。同时,还以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不断抨击日本侵略者的罪行。1933年12月,巴金住在燕京大学蔚秀园内沈从文的家里,完成了中篇小说《电》。总题为《爱情的三部曲》的《雾》、《雨》、《电》是巴金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他自己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最为喜爱的一部作品。小说以爱情纠葛为引线,着重表现一群革命青年在反抗现实的斗争活动中的思想性格和精神风貌,颂扬改变现社会的坚定信仰和为理想不惜献身的英雄主义。巴金虽未能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但一直支持和赞助左翼文学运动,他同茅盾、冯雪峰等都有交谊,在他主编的《文学丛刊〉中,就收入了鲁迅、茅盾、张天翼、沙汀、艾芜、周文、蒋牧良、叶紫、萧军等许多左翼作家的作品。1936年他为赵家壁编辑的《二十人所选短篇佳作集》选入萧红、芦焚(师陀)和丁玲各一篇小说。他还积极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救国统一战线。1936年10月,他和鲁迅、郭沫若、茅盾、郑振铎等二十一个包括各方面的代表人物,共同签名发表了《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从这以后,巴金在文学道路上迈开了更坚实的步伐。四、《激流三部曲》在巴金众多的小说中,由《家》、《春》、《秋》三部长篇组成的《激流三部曲》,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巨制。其中,第一部《家》不仅是巴金文学道路上树起的第一块丰碑,也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杰作之一。《激流三部曲》的创作过程长达十年。第一部写于1931年,以《激流》为题,从当年4月18日起,到第二年5月22日止,断断续续地在上海《时报》上连载了一年多,1933年5月出版单行本时,作为《激流》之一改题《家》。《春》的写作从1936年开始,在《文季月刊》上连载了十章,后因刊物停刊而中止,直到1938年2月才写完,单行本同年4月出版。《秋》是1939年7月至1940年5月一气写成的,这段时间每晚写五、六个小时,边写边送印刷厂付排,5月初结稿,7月即出书。以自己生活过十九年的封建大家庭为素材,写一部控诉旧家庭的罪恶,展现自己的社会理想的系列小说,在巴金的心中酝酿了多年。在现代文学史上,揭露封建制度的弊害,是许多作家所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但是,象巴金这样旷日持久地坚持表现这一主题的作家并不多,象《激流三部曲》这样从内部对封建家庭作集中而又深刻的成功描写的大型作品,更是罕见。撕开封建家族制度虚伪的面纱,显露它吃人的本质,并明确揭示它“木叶黄落”的穷途末路,是巴金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特出贡献,也是《激流三部曲》最杰出的思想意义所在。《激流三部曲》不仅展现了封建家庭内部的罪恶和腐配、倾轧和迫害,还着力表现了青年一代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的觉醒和对封建势力的不妥协斗争,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他们叛逆封建家庭、封建制度的革命行动。《激流三部曲》是本世纪二十年代初中国社会变动的一份珍贵的艺术记录。作为向封建势力讨还血债的檄文和鼓舞青年掌握自己命运的号角,它对于三、四十年代许多知识青年冲出旧家庭的藩篱,走向革命,起到启蒙的作用。直到今天,它仍激动着许多中国的和外国的青年的心。凝聚着巴金的经历和感情的《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在坚实的生活基础上进行艺术创造的结果。题材的熟悉,感受的深切,爱憎的鲜明,为巴金得心应手地发挥自己卓越的艺术才能,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在三部曲中,真挚浓烈的爱憎感情,随着流畅而充满抒情气质的文字跳荡,以生活中熟悉的人物作根据塑造的那些艺术典型,鲜明生动,对客观现实的细致描绘,构成一幅幅真实感人的生活画面。这部巨著的成就,标志着巴金现实主义创作的新高度。五、“用火烧我自己”抗战爆发后,一贯热爱祖国和人民的巴金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投身到抗日救国斗争的洪流中。他和茅盾一起创办由《文学》、《中流》、《文季》、《译文》四家著名刊物组成的战时联合刊《呐喊》(后改名《烽火》),并担任上海文艺界救亡协会机关报《救亡日报》编委。这之后,他写了以表达前仆后继坚持抗战

是你****馨呀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