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2年机关效能建设工作要点 第一篇:2012年机关效能建设工作要点区效能发〔2012〕号****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20**年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各乡镇、莲花湖管委会党委,街道党工委,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莲花湖管委会,区委各部、委、室,区级各部门:经区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同意,现将《****2012年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各地、各部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采取措施、狠抓落实。****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2012年3月日2做到“数量、名称、审批时限、收费标准”四统一,并在4月底前完成。10.加强行政审批项目的跟踪监管。对已经取消、调整和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区审改办要做好跟踪落实和后续监管,特别要对已经取消的项目加强监管,防止搞变相审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和调整为公共服务管理方式的事项进入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实行动态管理;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坚决制止脱离中心搞“截留”、已进项目搞“回流”、两头办理搞“分流”的行为,真正实现“一处受理,一章对外,限时办结和大厅以外无审批”的目标。11.继续优化审批项目的审批流程。要进一步细化、优化、简化审批流程,减少环节,对保留行政审批项目的流程适时优化,动态提升;对行政审批流程实施再造,编制审批流程表,标明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和承诺办理时限,实现逐环节逐岗位直接生成问责。**.彻底推行“两集中、两到位”。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批复的方案,尽快完成内设机构职能职责的归并调整,对行政审批股要严格定岗、定责、定人,充分授权,明确首席代表,做到集中办理。区各部门要按照省政府统一制发的行政授权委托书,逐一落实授权工作,确保授权到位、审批到位。13.全面启动并联审批。凡是涉及两个及两个以上部门共同办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均要创新审批运行方式、整合审批环节、实施并联审批。要按照“一窗受理、提前介入、信息共享、同步审查”的要求,按照全区统一并联审批方案,全面推行投资项目、市场准入项目及区本级技改项目并联审批。(二)夯实政务服务中心建设14.抓紧政务服务中心场地建设。要按照“场地要足、设施要齐、网络要畅、标准要高”的原则,科学规划、加大投入、抓紧建设。在要求的时限内,场地建设必须达到目标要求,把中心建成优化发展环境的平台、展示政府形象的窗口、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转变机关作风的示范。15.抓好“三大系统”的管护运用。做好政务服务中心“三大系统”的维护、升级、管理、备份;利用行政审批业务软件系统推行网上申报,试点网上审批;将行政审批网络扩展到所有行政审批事项的部门,并将业务专网接入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发挥好“三大系统”“实时监察、预警纠错、统计分析、信息服务”四大功能,依托行政问责、绩效评估等制度,构建效能监督长效机制。16.抓细政务服务中心的规范管理。要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推进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制度化管理、规范化服务,提升服务效率、质量和水平。17.拓展政务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努力将政府采购、国有产权和国有资源(资产)的“招拍挂”及与行政审批相关的检验、检测、评估、论证、代理等中介服务事项纳入政务服务中心,确保人民群众办事便捷高效。18.延伸政务服务中心的服务触角。要积极探索、试点、示范,把涉及民政、计生、国土、建设、农林、畜牧等政务服务工628.加强科学发展观教育。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要求,把握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达到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29.继续改进文风会风。严格按照区委办、区政府办《关于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改进文风会风的意见》、《关于加强公文办理提升机关效能的意见》,努力精文减会,提高会议效率,加速公文运转,促进文风会风的大改进。30.继续深入开展实践“四个特别”专题活动。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的要求,深入开展大讨论,用“四个特别”凝聚人心,激励斗志。31.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加强公务员法制教育,强化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建设,多措并举对公务员进行业务能力培训。深入开展“争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推进公务员思想作风建设,促进机关行政效能的提升。32.加强作风督查和考评。把行政机关存在的“三难”(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四差”(服务态度差、群众观念差、务实精神差、工作效率差)等问题作为主攻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明察暗访和专项监督检查,不断提高群众对全区效能建设工作的满意度。(六)完善效能长效机制33.抓好制度落实。在落实首问责任制上,政务服务中心和部门各窗口要挂牌设立首问责任岗,确定首问责任人,明确首问责任,推行首问事项登记制、服务双岗制、去向留言制,制

邻家****文章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