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一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第一篇: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一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卷初一年级历史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码填入下面对应的表格内。每题1分,共20分。)1.迄今为止的考古证明,我国最早使用天然火的原始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2.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A.农业生产的出现B.火的使用C.建造房屋D.使用陶器3.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下列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A.尧和舜B.舜和禹C.黄帝和炎帝D.周文王和周武王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建立者是A.尧B.舜C.禹D.启5.下列关于夏、商、周三朝更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夏朝是第一个奴隶制国家B.商汤灭夏建立商C.周文王建立西周D.周武王建立西周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商朝。你认为商朝用来记事的文字应该是A.楔形文字B.甲骨文C.金文D.大篆7.西周时为巩固统治,开发边疆而实行的制度是A.禅让制B.郡县制C.分封制D.世袭制8.“百家争鸣”局面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其中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的学派是A.法家B.墨家C.道家D.兵家9.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A.开始使用铁制农具B.实行商鞅变法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D.牛耕得到推广10.全球各地现有孔庙1300余座。若研究孔子的思想,可以查阅A.《道德经》B.《庄子》C.《论语》D.《韩非子》11.三峡水利枢纽是化水害为水利的著名工程。中国先民兴建的也具有这一特点的工程是A.都江堰B.灵渠C.白马寺D.随州编钟12.秦朝赋税沉重,刑罚严酷,统治残暴,社会矛盾尖锐激化,导致了A.官渡之战B.三国鼎立C.楚汉战争D.陈胜吴广起义13.秦汉时期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科技成就是A.《九章算术》B.《史记》C.造纸术D.《伤寒杂病论》14.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A.管仲B.张骞C.刘邦D.汉景帝15.右图《三国政权形势图》中a区所示政权的都城在A.成都B.长安C.洛阳D.建业1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不包括A.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战事较少。C.北人南迁,带去劳动力、先进工具和经验D.南方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北方17.统一是中国历史上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继秦汉之后,又一次实现统一的是A.三国B.西晋C.隋唐D.南北朝18.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他必须经过A.江南河B.永济渠C.邗沟D.通济渠19.下列与唐玄宗有关的内容是A.我国历史唯一女皇帝B.改革军事、财政和漕运制度C.政府要轻徭薄赋D.开创三省六部制20.隋唐时期为选拔真正有能力的官员,增强国家机关的活力和办事效率,国家实行A.禅让制B.分封制C.科举制D.漕运制度二、组合题(以下是中国古代优秀的科技、文化成果,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码填入相应的空白处。每题1分,共8分)A.《史记》B.《兰亭序》C.《齐民要术》D.圆周率E.司母戊鼎F.《水经注》G.《伤寒杂病论》H.麻沸散21.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作品是__________。22.郦道元的__________是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23.张仲景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著有__________。24.华佗被人们称为“神医”,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为减轻病人外科手术的痛苦,他发明了__________。25.贾思勰是南北朝时期的农学家,代表作有___________。26.商朝的青铜器闻名于世。是目前世界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27.司马迁撰写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8.两晋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三、材料分析题(29题8分,30题14分,共22分)29、“常比较,多鉴别,掌握历史更快捷。”秦始皇、汉武帝都曾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图一图二图三李斯图四董仲舒(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秦始皇采取的哪两项巩固统一的措施?(2分)(2)在图三、图四中的两位历史人物的建议下,秦始皇、汉武帝在对待儒学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3)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他们又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4)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主要的丰功伟绩。(2分)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彼此交往。他们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相互渗透,取长补短。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引自《贞观政要》(1)指出在内迁的各族中哪

灵波****ng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