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4年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篇:2014年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升和毫升课题:认识升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2.使学生在认识容量及其计量单位“升”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观察、比较、估计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使学生在操作和实验等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认识容量的含义,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教学准备:两个大小不同的玻璃杯和两个大小相近的冷水壶,容量是1升的正方体容器,1升的量杯,大小相同的几个纸杯。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引导学生观察一些饮料瓶、罐等物品,提问:从商标纸上,你知道这些饮料瓶(罐)原来装了多少饮料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说说你看到的具体内容。板书课题:认识升。二、认识容量1.观察比较。出示两个大小明星不同的玻璃杯和两个大小相近的冷水壶。先让学生比较两个玻璃杯,说说哪一个能盛的水多一些,哪一个能盛的水少一些。引出概念容量。再让学生观察两个冷水壶,提问:你能看出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讨论:用什么方法能比较出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演示:把其中的一个装满液体,倒入另一个冷水壶。提问:你发现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你是怎么想的?能再找出两个容器并比较它们容量的大小吗?说明:容器的容量是有大小的。2.引发需要。让学生观察自己小组里的冷水壶,指出各组冷水壶的大小相同。提问:你知道这个冷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它的容量?启发学生用纸杯量一量,看看能盛多少杯。学生动手测量,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提问:同样大的冷水壶,里面装了同样多的水,各小组倒的杯数为什么会不一样?有什么办法解决这样的问题?说明:为了准确计量容量的多少,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三、认识容量单位“升”1.引入“升”。出示例2的情境图,提问:观察这里的一幅图,想一想这些瓶、罐或桶分别是用来装什么的?水、油、饮料等物体都是液体,计量这些液体都是用什么作单位的?引出升L。2.认识1升。出示1升的量杯让学生观察,并说明相应刻度线表示的含义。再演示:在量杯里装1升水,再把水全部倒入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里。交流发现。3.教学“试一试”。出示盛有1升水的量杯和一个空的纸杯,从量杯里倒出一杯水,让学生看看倒出一杯水后,量杯里的水少了多少,再估计把1升水倒入这样的纸杯中,大约能倒几杯。指名演示把1升水倒入纸杯的过程,并说说估计对不对。四、巩固练习完成“练一练”第1、2题。“练习一”第1题。“练习二”第2、3题。五、课堂小结课题:认识毫升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认识毫升,并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2.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重难点:认识毫升,并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教学准备:一些以毫升为单位的容器。教具:滴管、量杯、同样大的纸杯。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计量液体的多少通常用什么作单位?(升)学生观察带来的一些饮料瓶,它们的容量有1升吗?它们都是用什么作单位的?指出: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板书课题。二、认识1毫升1.感知1毫升有多少。活动: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1毫升的感受,再出示一个标有刻度的滴管,交给学生使用滴管的方法,然后用滴管吸入1毫升水,并滴一滴、数一数1毫升大约有多少滴。2.完成“试一试”先估计再通过操作加以检验。3.完成“练一练”第1题口答后找一找类似的容器,说一说它们的容量各是多少。4.完成“练一练”第2题指导:先让学生用量杯倒出50毫升水,再看看题中的3个容器,分别估一估把50毫升水倒进容器里水面大约在什么位置,然后再组织操作和交流。三、学习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1.学习例4操作:拿出2个500毫升的量杯,分别往量杯里倒入500毫升的水,再出示1升的量杯。思考:两杯500毫升的水一共有多少,如果把这2杯水全部倒入1升的量杯里,结果会怎样。演示、交流,得出:1升=1000毫升。2.完成“练一练”第3题学生填写,反馈:你是怎么想的。四、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一”第4、5、6题。完成后反馈、订正。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课外小知识:人每天要喝多少水才算合适呢?根据科学实验,成人每天要喝1500毫升-2000毫升水(相当于6个-8个口杯,或6瓶-8瓶汽水量),儿童为500毫升-1000毫升。如果一次饮水量过多,超过1天的量,就会伤身体。因此,口渴时,千万不可一次“喝个够”,要少喝、多喝几次才好。如果遇到需要大量饮水的情况,请你注意:1、每次少喝,每天可以增加次数。2、慢慢喝,不要喝得太急。3、用吸管喝课题:升和毫升练习课课型:练习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升和毫升,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2.能

戊午****jj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