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5-2016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一期中语文卷 第一篇:2015-2016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一期中语文卷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1)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王磐《朝天子·咏喇叭》)(1分)(2)__________。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2分)(3)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1分)(4)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的词句“__________。”就可看出词人借助“酒”来抒发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2分)(5)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默写完整。(4分)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__________。__________。可怜白发生!2.古诗文默写。(8分)(1)祇辱于奴隶之手。(2)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深夜袭击敌人的紧张场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4)诗有形,那是“烟笼寒水月笼沙,”的轻风淡月,那是“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花态草情;诗有声,那是“__________,洪波涌起”的惊涛拍岸之声,那是“__________,在河之洲”的幽幽鸣叫声。1.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小题1】有哪些理由说明父亲不必送我?(3分)【小题2】作者在南京“勾留了一日”,为什么在南京的见闻一句都没写?(2分)【小题3】词语品析:①“甚是仔细”“颇踌躇了一会”两个加点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②“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如何正确理解“太聪明了”的意思和蕴含的情感?(2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共10分)①在与幸福有关的各种因素中,爱无疑是幸福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②说到爱的时候,我们往往更多想到的是被爱。这并不奇怪。从小到大,我们渴望得到许多的爱。遇到困难时,我们希望有人一伸援助之手。经受痛苦时,我们希望有人与我们分担。我们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幸福系于被他人所爱的程度:如果我们得到的爱太少,就会觉得这个世界很冷酷,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很孤单。的确,对于我们的幸福来说,被爱是重要的。③然而,与是否被爱相比,有无爱心却是更重要的。一个缺少被爱的人是一个孤独的人,这样的人只要具有爱心,他仍会有孤独中的幸福,如雪莱所说,当他的爱心在不理解他的人群中无可寄托时,便会投向花朵、小草、河流和天空,并因此而感到心灵的愉悦。而一个没有爱心的人,无论他表面上的生活多么热闹,幸福的源泉已经枯竭,他那颗冷漠的心是决不可能真正快乐的。④一个只想被人爱而没有爱人之心的人,真正在乎的也不是被爱,而是占有。爱是与占有欲相反的东西,它本质是一种给予,爱的幸福就在这给予之中。一个明显的证据是亲子之爱,有爱心的父母在照料和抚育孩子的过程中便感受到了极大的满足。相反,丧失爱心,也便失去了感受和创造幸福的能力。所以,对于个人来说,最可悲的事情不是在被爱方面受挫,而是爱心的丧失。⑤当然,爱的给予既不是谦卑的奉献,也不是傲慢的施舍,它应该是出于内在的丰盈的自然而然的流溢。爱心如同光源,爱者的幸福就在于光照万物。爱心又如同甘泉,爱者的幸福就在于泽被大地。⑥对于一个社会来说,爱心的普遍丧失会使世界变得冷如冰窟,荒如沙漠。在这样的环境中,善良的人们不免寒心,但也不要因此趋于冷漠,而是要在学会保护自己的同时,仍葆有一颗爱心,用爱心唤起爱心。不论个人还是社会,只要爱心犹存,就有希望!(选自周国平《精神的故乡》,有删改)【小题1】针对“爱无疑是幸福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作者提出了哪两种看法?(2分)答:【小题2】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过程。(4分)答:【小题3】请用一个短语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内容,并判断这个故事适合放在文中哪个段落,说说为什么(4分)。材料:《礼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佳晨****ng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