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4年煤炭行业现状与前景 第一篇:2014年煤炭行业现状与前景2014年煤炭行业现状与前景分享到2014-03-1910:10:18责任编辑:易拥来源:前瞻网作者:何丹在国内天然气供应紧张和国际油价、天然气价格连续上涨情况下,国内许多公司将目光转向用煤生产天然气的项目,对于解决国内能源供应紧张局面的各种非常规石油和非常规天然气技术路线进行综合比较后判断,煤制天然气是一种技术上完全可行的项目,在国际和国内天然气的高价下,这个项目具有很好的生存能力和盈利能力。充分利用国内的低热值褐煤、禁采的高硫煤或地处偏远运输成本高的煤炭资源,就地建设煤制天然气项目,进行煤转化天然气是一个很好的煤炭综合利用途径。煤炭行业持续低迷收入和利润均下滑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煤炭下游需求疲软,煤价不断走低,从国际动力煤现货价来看,价格从2011年的130美元/吨左右下降到2013年底的80美元/吨。进入2014年以来,国际动力煤价格已跌破80美元/吨。1、原煤产量走缓您可能感兴趣的研究:2014-2018年中国主焦煤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14-2018年中国高炉煤气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2015-2020年中国煤炭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分析报告2015-2020年中国煤制天然气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15-2020年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14-2018年中国无烟煤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更多研究报告>>近年来,我国原煤产量逐年攀升,但增速不断下滑,2008年我国原煤产量为26.2亿吨,同比增长14.25%,到2012年原煤产量增加为36.5亿吨,同比增长3.69%。2013年全国原煤产量完成37亿吨左右,增速较上年下滑。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20年中国煤炭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分析报告》显示,2013-2020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将继续稳定增长,预计2013年将达到21.59万亿元,到2020年,将会达到37.00万亿元。2、煤企经营效益下滑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年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销售收入32404.73亿元,同比减少3.23%;实现利润总额2369.87亿元,同比减少33.34%;销售利润率比2012年下降约4个百分点。由此可见,2013年我国煤炭行业整体经营效益下滑。3、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减少近年来,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呈现波动变化。2009年,全国煤炭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021亿元,同比增长25.90%。2010年,煤炭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7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30%,增幅比同期采矿业投资总额增速高5.20个百分点。2012年,煤炭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86亿元,同比增长7.70%。2013年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有所下降,为5263亿元。从供需和市场来讲,国内天然气的缺口较大据《2014-2018年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3-2035年,中国煤炭供需基本平衡,从长期来看不存在供需缺口过大的问题,2015年中国将面临煤炭供需缺口的峰值1.07亿吨,但供需缺口与消费之比也只有3%。未来几年内,我国天然气需求增长将快于煤炭和石油。未来中国天然气消费的发展趋势,一是需求量大幅增长,二是利用方向将发生变化,消费结构将进一步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保护力度的提高,我国天然气消费结构逐渐由化工和工业燃料为主向多元化消费结构转变。煤制天然气将以城市燃气为目标市场,适度发展作为天然气资源的补充。第二篇:浅析煤炭行业现状与发展(模版)浅析煤炭行业现状与发展河南能源义煤公司职教中心安全培训教研室侯杰一直以来煤炭都在中国能源结构中占非常大的比重,随着天然气和可再生新能源的发展,煤炭能源老大的地位遭到极大的挑战。《世界能源中国展望(2013~2014)》中指出,通过回顾世界能源结构(特别是主导能源)的变迁与工业革命、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过程,我们看到,世界正孕育着一场新“能源革命”趋势。这一趋势一方面延续人类能源结构变迁中的去碳化方向,另一方面对工业革命以来化石能源消费方式和诸多问题进行反思和调整,清洁化和可再生利用增强。这一趋势不仅反映在发达国家的新产业革命与变化之中,而且为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指出了方向。更值得注意的是,与过去一种主导能源被另一种主导能源所替代的情形不同,新“能源革命”趋势提示我们,未来20-30年内人类能源发展的可能前景是:1、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形成多能并存的局面,且通过结构调整、技术创新与应用,使多能利用更加清洁、高效,全球化竞争更为明显2、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成为新“能源革命”的主角,将逐步改进生态环境,改善国家、产业和公众的利益关系;3、各国未来的能源发展方式必须适应新“能源革

Ro****44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