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5年度气瓶充装工作报告 第一篇:2015年度气瓶充装工作报告2015年度气瓶充装工作报告株洲市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今年本厂气瓶充装工作在地、市两级质监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各项生产任务,实现全年充装气瓶50余万只,未发生一起职工伤亡、中毒、泄漏和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目标,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体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及时更新、修订法规制度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气瓶安全监察规程》以及《气瓶充装许可规则》的规定,本厂组织相关责任人员认真对充装工作适应的法律法规、标准进行了辨识和更新,并结合本厂实际情况,对《充装质量管理手册》进行了评审修订,保证了充装管理工作使用的法规、标准的符合性和有效性。二、加强气瓶安全管理,定期开展气瓶整治气瓶安全管理是本厂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气瓶充装和使用安全的基本保障,在这一点上本厂的思想认识是十分清楚的,针对气瓶管理,我们主要实行“三定期”管理,即定期开展气瓶普查整治,定期对气瓶进行检验,定期对气瓶清洗保养。截至12月底,全年共检验气瓶3484只,清洗保养气瓶1159只,报废处理不合格气瓶683只,这样以来从根本上解决了因气瓶质量出现的问题。三、建立健全充装安全管理体系根据《气瓶充装许可规则》及相关法规规定,本厂建立了以厂长负责的安全管理网络,落实各部门安全责任制度,制定了气瓶建档标识、充装检查、气瓶定期检验与维护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编制了各岗位操作规程和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人员进行演练。四、加强人员培训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根据《条例》和《许可规则》的有关规定,本厂认真开展相关作业人员资格培训和设备注册登记工作,按规定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验和维护,保持了去年“四个100%”,即人员持证上岗率100%,设备注册登记率100%,设备检验率100%,安全附件检验率100%,实现了“三落实、二证、一检验、一预案”管理。在2011年充装安全管理过程中,我们做了很多工作,同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上级部门的标准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安全工作仍艰巨而繁重,譬如:气瓶充装前后检查还比较落后,不仅人力投入大,而且实际操作性不强。另外,气瓶使用单位(操作工)安全意识淡薄,在气瓶使用过程中不留余压、气瓶倒放、混放、场地紊乱等情况严重,加之国家没有完善的针对气瓶使用的强制性法规,气瓶使用单位(操作工)自律性差等因素,造成气瓶充装单位的充装风险增大、气瓶报废率高、安全投入增大。如何提高操作工的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行为,提高气瓶使用效率,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加强气瓶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实现安全形势持续好转。株洲市华龙特气2015年6月23日第二篇:气瓶充装站管理制度.气体充装站管理制度编制:张永林目录一、设备、仪器维护保养制度二、计量、仪表管理制度三、充装记录和气瓶、槽车档案管理制度。四、岗位人员培训教育制度五、消防安全制度六、接受质监部门的监督检查制度七、事故管理制度八、气瓶管理制度九、罐车管理制度十、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十一、用户信息反馈制度十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演练制度十三、用户宣传教育及服务制度十四、气瓶固定充装制度一、设备、仪器维护保养制度、在站长领导下,本岗位设备由技术人员和班长、检修人员、岗位操作负责维护、检修管理,技术人员安排计划检修,随机检修的检修计划,由检修班执行,并每日上岗检查,岗位操作人员班长分工管理设备、仪器的维护保养。、站长定期组织一次检修平衡会,总结、平衡检修计划。3、岗位人员对分管的各类设备工具仪器衡器仪表做到定量管理,每天对它们擦拭一次,保持清洁,做到无油污、无锈蚀、无灰尘、不得与其他杂物混放。、设备仪器的使用者包机人,做到:“三懂”(结构、原理、性能)四会(操作、排除故障、修理、维护)。5、工作前应先检查设备仪器是否良好,各部件是否完好,工作中要仔细观察是否有异常现象,工作后要擦净设备上的油污,需要加油的要加油润滑。、要及时消除跑冒滴漏,阀门要及时紧固或更换迫根。7、对违章操作,玩忽职守造成设备仪器损坏的,应在班级内出具损坏报告,由站长组织有关人员分析、明确责任,提出防范措施和处理意见。、站长组织每月一次的设备安全检查,班组每周对设备小查一次,对维护好的表扬,对维护不好的批评并结合责任制考核。、现场做到定置管理、满瓶空瓶、待充装瓶待试压瓶,自备瓶必须画框分类管理摆放。二、计量、仪表管理制度1、根据充装需要更新和新增计量衡器、流量计、压力表,由充装站提出申报、生产部审核,公司领导批准后由市场部根据审批的仪表名称、型号、规格数量采购订货。、正确使用维护计量仪器、仪表,不灵或超校验期的不准使用。3、地中衡磅秤、电子磅秤,应保持准确计量误差小于千分

涵蓄****09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