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7、贷后检查管理办法 第一篇:7、贷后检查管理办法贷后检查管理办法为规范公司贷款业务受理,根据《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8〕23号)、《北京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实施办法》(京政办发〔2009〕2号)及公司《贷款业务管理办法》,制定本管理办法。第一条贷后管理是指公司在贷款发放后对合同执行情况及借款人经营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或监控的信贷管理行为。第二条贷后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督促借款人按合同约定用途合理使用贷款,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处理有问题贷款,并对贷款调查、审查与审批工作进行信息反馈,及时调整与借款人合作的策略和内容。第三条贷后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贷款使用情况、跟踪财务状况及其清偿能力、检查贷款抵质押品和担保权益的完整性三个方面。第四条贷款使用情况核实是指通过核查借款人资金支付情况了解借款人是否按借款用途使用资金,有无挪用现象。第五条财务状况及其清偿能力监控是指通过资料审查、现场检查了解借款人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管理状况,特别需关注影响还款能力及还款意愿的因素。第六条检查贷款抵质押品和担保权益的完整性是指抵质押品及担保权益的落实情况,是否办理有关登记手续,抵质押品权属、价值及保证人代偿能力是否发生不利变动。第七条贷后检查由风控部负责,信贷部配合,分为常规检查和重点检查。对正常、关注贷款,一般进行常规检查;对次级、可疑、损失等不良贷款应进行重点检查。常规检查为每季度不少于1次,重点检查为每月不少于1次。第八条本管理办法自公司营业之日起实施。北京资丰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1月21日第二篇:贷后检查贷后检查一、概念贷后检查是指贷款发放后,贷款人对借款人执行借款合同情况及借款人的经营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和检查。如果发现借款人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等造成贷款风险加大的情形,可提前收回贷款或采取相关保全措施。二、作用1、有利于及时发现早期预警信号,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防范化解信贷风险。一方面银行通过贷后检查,能够尽早发现借款人存在的危及信贷资产安全的问胚,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另一方面,在多家银行对同·一借款人都有贷款的情况下,哪家银行贷后检查工作做得好,问题发现得早。就可在避免风险在工作中抢占先机,最大限度的避免风险或降低损失。2、有利于对客户进行正确的价值定位,确定银行对其将来的信贷支持银行通过全面的贷后检查管理工作。能够综合判断信贷客户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客户对银行业务的发展价值,从而有利于银行3、有利于促进借款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确保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银行贷款一经发放,资金的使用权即转移到借款人手里,并投入到项目建设或生产经营中,由于影响项目建设或生产经营正常进行的可变因素较多,银行通过贷后检查,可以发现项目建设或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借款人、督促、帮助借款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效益,从而保障信贷资金的安全回收。4、有利于银行发现自身在经营、审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薄弱环节,促进银行采取措施,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比如在贷前调查所没有发现的问题,审计决策时忽略的风险点等,从而有利于银行在今后的信贷经营管理工作中加以纠正和改进,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存在的问题(一)认识不到位1、没有正确理解贷后管理与银行经营效益的辩证关系。认为银行效益的实现主要依靠存款和贷款利息,没有认识到信贷资产的质量是保证实现贷款利息收入和实现经营效益的前提条件。因而往往将工作重点放在抓存款和收息上,对贷后检查工作重视不够。抓存款、收息,固然能够带来直接效益,抓贷后检查工作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同样也是确保贷款利息收入和创造效益的重要途径。只要贷后管理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的信贷资金损失,而这却不是短期的抓存款、收息工作创造的效益所能弥补的。2、认为贷款发放后形成的风险和损失主要是由于政策、市场环境的变化,银行对此无能为力。因而在贷后检查工作中消极应付,不重视分析由于政策、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导致的借款人、保证人、抵押物的偿债能力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可能对信贷资产造成的影响。这种观点没有认识到贷后管理对于防范风险工作的重要性,银行可以通过全面的贷后检查管理及时采取各种措施,提前收回贷款,化解风险,减少损失。3、认为在贷款“三查”制度中,贷后检查属于从属和次要地位,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主要是贷前调查和贷时审查环节的事,因而只注重贷前调查和贷时审查环节的风险控制和防范工作,而忽视了贷后检查环节的风险防范和化解作用,造成基层行信贷从业人员常常把贷后检查当成信贷工作的“副业”,没有及时去调查和掌握构成贷款风险的因素和预警信息,贷后检查报告流于形式。管理层不能及时得到风险控制信息而采取有效监督措施,只有在贷款发生逾期或欠息时才有所反应,而此时往往风险已经发生。这种观点没有认识到贷后检查与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同样是信

努力****梓颖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