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9词两首教学设计.docx / 文档详情
9词两首教学设计.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5
约2.7万字
约51页
0
50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9词两首教学设计.docx

9词两首教学设计.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9词两首教学设计

第一篇:9词两首教学设计词两首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够理解、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词。2.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并描述出来。3.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理解、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词。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并能够描述出来。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如梦令》一、揭示课题,简介常识:1.揭示课题,学生说说曾经学过的“词”。2.介绍“词”的常识。3.本节课学习的词《如梦令》,学生介绍作者李清照。二、抓住词语,感知词义。1.教师范读,学生朗读,要求读正确。正音,熟读这首词。2.适当解释词中的字或词的意思。常记:经常记起溪亭:小溪边的凉亭。日暮:太阳将要下山,时间已经不早了。沉醉:形容醉的程度很深。归路:回家的路。兴尽:兴致很尽心3.初步理顺词义。4.学生朗读,抓住课文中所描绘的景物,感知这些景物所构成的美妙的画卷。三、美读全词,想象画面。光读懂还不够,还要把这一首词读活了。读得很美很美,古诗词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咱们自己再来读读这首词,看看,你能从这首词中读出哪些画面?一)画面1:“溪亭日暮”“溪亭日暮”,让你想起怎样的画面来了?师:“黄昏时候,太阳慢慢地从山的后边落下去了,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远处的山,近处的水,还有小亭子,都笼罩在晚霞的余辉当中。水面上波光粼粼的,使我们想起这样的诗句来“一道残阳扑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样的情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让我们把这种美通过朗读传递出来。在那样的地方,那样的时候,词人和她的朋友们会在溪边的亭子里干什么?大声地、七嘴八舌地说出来吧!看景、吟诗、作对,然后是聊天、下棋,眼睛里看的是美景,嘴里品的是美酒和佳肴,鼻子里还可能会闻到阵阵的„„是的荷花的香味、酒香味,那可真是全身心的享受啊!叫酒不醉人,(——人自醉啊!)咱们再读这两句,让我们也深深地陶醉一次。二)画面2:藕花深处除了这个溪亭日暮让你想起了这么美丽的画面之外,还有哪个词也让你想起了美丽的画面了?再读一读,品一品。你想起怎样的句子来了?咱们学过荷花吧,把优美的句子吟诵一句到两句给大伙听听。1.这荷花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全部展开了。有的在微风中轻轻舞动着。2.你们仿佛看到了那满池荷花的美景了是吧。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4.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读第三句、第四句: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三)画面3:一滩鸥鹭你还从哪些词语中联想起画面来了?自己读下去。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她们叫哇,笑哇,声音那么响,那么喧哗,这个时候把栖息着的鸥鹭一下子惊飞起来。“扑棱棱”一声,一群鸥鹭冲破夜幕,飞上蓝天,那情景该多么壮观啊!这样的情景她平时能看到吗?那可真是大自然的奇观啊!谁来读一读这两句?这个“惊”字,既是指鸥鹭给惊飞起来了,又向我们传递了词人惊喜的心情,写得多好啊。再来读一读。读最后两句。四、完成练习,巩固提高。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2.和同学交流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景象。第二课时《渔歌子》一、导入。1.大家还记不记得以前学习过的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描写的是借寒江独钓的渔翁,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首关于描写渔翁的词《渔歌子》。2.作者是张志和。3.请生简介张志和,并作相应的评价。4.这里的词牌名是渔歌子,名是西塞山。5.西塞山指的是哪里吗?(今浙江吴兴县西南)二、新授。1.请生朗读,注意停顿之处。《如梦令》押的是u韵,那看看这首词押的是什么韵?2.这首词主要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用横线表示。这些词语给我们勾勒了一幅什么季节的景物?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想想我们以前也学过描写春雨、春风的句子是什么?地点在哪里?3.看第一句话,哪些字你理解了,哪些字还不理解?请生译这一句话。4.在这幅如此美丽的画面中,肯定少不了„„那作者有没有写到人呢?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你知道“箬笠”“蓑衣”是什么吗?可以对照书中的图片。作者这里描写的人物指的是谁?“青箬笠、绿蓑衣”描写的是人物的„„(衣着)对照图片仔细想一想,此时此刻这位渔夫在干什么?(驾着一叶扁舟)5.渔夫驾着一叶扁舟在斜风细雨中“不须归”。请生解释“不须归”。其实,“不须归”除了指不想回家外,还指什么?联系张志和的生平。补充:张志和不仅是诗人,画家,还精通音律。16岁,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官,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9词两首教学设计

文档大小:50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