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71”高效课堂学习心得 第一篇:“271”高效课堂学习心得“271”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乔老爷的到来,把如火如荼的双案教学摇身一变,成了当下特火的“271高效课堂”,实施了一个多月的今天,我感到高效课堂精神的实质就是充分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实现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成了一种较为浓厚的学习氛围。细细想来,反思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带动下的教学细节,给了我些许启示,下面我简单谈一下个人的体会。一、“271”的含义: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以为“271”教学模式应当有以下几个含义:(一)是时间的划分。“2”是20%的时间属于教师,即一节课40分钟,老师的“讲”不超过10分钟。即使是在准予的时间内“讲”时,教师也不一定是连起来说,而是该讲时则讲,需要讲时才讲;“7”是自主学习(自学、讨论、展现)占70%的时间约25分钟;“1”是10%的时间即约5分钟组织反馈检查。(二)小组成员的组成。每小组学生的组成是20%的“优秀”学生,70%的中档学生,只有10%左右的学生属于落后生。(三)是学习内容的划分。20%是不用讲学生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现、相互回答题目,经过老师的强调、点拨,反复练习才学会的。(四)是学生课下自习方式的划分。20%的时间完成学案中规定的“作业”,70%的时间用作下节课的“预习”,10%的时间进行预习“自查”。二、“271”的实施重点抓好了以下几点细节:(1)教师转变观念,转换教育角色:教师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欣赏者,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思考、质疑、合作、讨论、进步。(2)抓好学习小组建设:①每组六人,分上中下三层,首先分层一对一讨论,然后分层设疑并解答。②担负小组长的同学不一定是学习最好的,但一定是最有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最强的。③培训好组长,发挥学习小组长的管理、组织、检查作用;④创新小组评价机制,杜尽为评价而评价,用发放纸质小星星的方式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养成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的好习惯。(3)编好用好导学案:①导学案的编制要符合新课标要求,重点突出,按“271高效课堂”要求,留意题目设置的层次性。②导学案编制要走程序,提早一周确定好编制人,周末编制好学案并报教研组审核,然后付印,周一全面使用。某些篇目不需要学案就当《天下通》为学案,课堂依照“271”的标准有效使用。③导学案要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使用说明、自学指导、相应练习、当堂检测等内容,其中自学指导部份尤其重要。学案设计要留意题目的层次性。④每一个导学案做到适时检查纠错。(4)认真备课:按“271”课堂的环节,精心设计,确保课堂大容量、快节奏,围绕学习目标,加大课堂信息量、思惟量、练习量;每个目标下的学习内容,老师都要对时间、方法、进程、结果有明确、具体、严格的要求,每堂课的容量和强度都要到达学生能够承受的最大限度。(5)强化落实、重视整理:当堂内容要当堂落实,每节课都要清出底子。每节课后要跟上巩固性练习,不怕重复,把知识和能力落实到学生身上作为唯一目标。高效课堂“271”模式的这类学习方式,较好地完成了“我要学”向“要我学”的转变,大大进步了学生学习的实效性。第二篇:关于高效课堂学习心得关于高效课堂学习心得关于高效课堂学习心得1自高效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开始以后,我认真聆听了与数学课堂有关的课,深深体会到:1、快乐是前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学生有兴趣学习,才可能提高学习效率。试想一堂让学生索然寡味的课堂,一门让学生毫无期待的学科,怎么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求呢?2、人文是内涵:数学课和其他学科有着不同的特点,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具备“对全体人民的科学思维与文化素质的哺育”,应该通过数学课堂让学生学习数学时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数学知识,更要通过数学的学习来接受数学精神,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熏陶,提高思维能力、锻炼意志品质。3、高效是方法:只有高效、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感,学有所悟。脱离“高效”,一切教学都是徒劳的,一切口号都是苍白的。所以,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是语文教师永远放在首位的指导方针,永远坚定不移的教学宗旨。反思自己过去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预习流于形式目标不明确。学生“课上”除了听讲还是听讲,“课下”除了做作业还是做作业。学生课堂上“精力流失率”较高,“题海战术”学生成了“做题机器”,教书和与育人冲突,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冲突,素质教育与及格率冲突……遇到了很多困惑,课堂怎样才能高效?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周六在听完课堂教学标兵的引路课后,李志民老师在点评课中说的一个观点,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学会”与“会学”,“学会”与“会学”是数学课的基本要求。所以我觉得处理好“学会”与“会学”的关系,是数学课堂

听容****55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