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办法》[推荐] 第一篇:《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办法》[推荐]《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办法》培训会议内容时间:2010年9月27日地点:合肥主讲:工信部产业政策司李万里处长中机中心一致性监督部张嘉禾部长、徐青主任主持:唐光平一.李万里处长介绍《管理办法》出台的背景、依据、要求及工作重点1.连续开会、培训,下发两个相关联的文件,2010年的109号和合发453号。2.公告管理:公告目录管理、公告目录车辆的实际监督管理及控制。原机械工业局提出过一致性管理,一旦形成一致性管理体系和保障,就不再报送产品定型试验中的道路可靠性试验报告。3.标准的宣贯仅是一个标准,《管理办法》是一个企业完整的体制/体系,形成一系列的企业管理、监督制度、过程控制要求。4.必要性1)、依法行政、履行职责的需要(通过国务院授权(行政许可法),允许立法。)2)、深入改革、完善公告管理制度的需要(公告管理是企业产品进入目录管理、以样车为代表的检验,管理办法是公告车型生产过程一致性的监督管理、是后续工作,形成一个闭环系统,一个完整的公告管理制度,监督、检查。)3)、提升产品质量,维护公众利益的需要(如排放不达标,大吨小标、小吨大标,后防护等,特殊定单。企业是产品生产的主体,应负全责。)5.《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1)、基本思路有五个,但涉及的资料较多,企业要完善制度、质量控制、过程控制监督。工信部主要要效果。2)、主要考核内容:执行强制性标准和行政法规,注重节能、环保、安全,保证五个一致。3)、形成行之有效的机制,多个部门管理,形成合力,减少缝隙漏洞。质量(技监部门)、销售(工商)、排放(环保)、注册(公安)、公告(检测)、一致性(工信部)。4)、不增加企业负担,但主动申请企业要按标准收费,不在申报可靠性报告,但并不是不做,使产品达到物有所值,要靠企业自觉、自律,要有社会责任感。453号文已放开车型,新能源车辆因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目前还要报可靠性材料。5)、与现有标准相融合。6.两种检查方法:1)、企业主动申请(自下而上),2)、工信部检查(自上而下)。两个主要:1)、主要领域/产品的检查,2)、主要嫌象产品/企业的检查。三个要求:1)、做好生产一致性保证计划,2)、编好年报3)、落实检查细则。7.工作安排:1)、宣传培训,省市/企业2)、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工作重点见453号文。3)、新能源、节能环保产品随后下发实施意见。▲在10月份的市场监督抽查中将会采取更严厉的处罚手段▲从2011年起新车出厂必须提供整车的照片和VIN号拓印膜(上户注册登记压力大,工作量大;方便用户及时上户,不在长时间拖/困难;增加企业负担)▲目前轿车和客车行业问题较多。▲工作重点:1、查尺寸参数、重量参数、反光标识、侧防护强度和ABS。2、清理公告,给出时间,在新旧标准替换阶段,如排放、产品升级。3、从2010年起,发生重大事故,工信部要对企业检查,不管是否一致性问题。若是一致性问题将严查,要对产品进行收回、撤销公告、停止合格证上传、企业整改。8.对中介检查机构的要求9.对省市工信厅的要求二.张嘉禾部长解读109号文、《管理办法》三.徐青主任解读三个附件四.答疑1.一致性保证计划无具体模式关键是有效性结果,可以是汇编或目录索引(申请免检上报必须是合订本),只要能够提供证据(按目录索引)。按车型号编或按系列编都可以,但必须能控制、有方法、手段。计划应是动态的,因为各个环节/过程都在变化,所以计划书也在变。变更后要对其内容进行跟踪、验证、备案。2.计划和年报可以是电子版,必须有编辑审核和批准,要存档备案。3.目前只受理M1类乘用车、两轮摩托车免重检工作,其它车型暂步受理,具体时间待通知。4.监督抽查时间间隔未定,视具体情况。5.产品描述与公告参数、配置必须是统一的。自制件的关键过程都要控制。6.零部件的管理必须有详细清单,不能因技术保密只提供代码。7.对选装件,硬是产品技术问题,也是一致性问题,但必须和公告备案表一致,这是检验的依据。8.主动申请的,费用由企业负担,包括产品检测费和企业现场检查费,因才开始工作,具体费用未定。由工信部组织检查则免费。9.实际生产中选用公告外的其他厂家的配置,应按公告变更程序执行。配置在公告中有型号、有厂家的则应一一对应;有型号无厂家的按型号查对(公告缺项)。10.免重检或不免检企业的产品,工信部都有可能随时到相关场所去抽查。11.年报是生产一致性的总结,不能因为产量小、生产时间短不编。12.自动备案的新产品/改进产品,在备案表中有注解,扫描时会自动显示。13.公告产品自查时,对强检项目送检测机构,企业要考虑承担的费用和产品风险(要均衡考虑),计划编制时要注意检验频次,且在生产、采购过程中加强控制。14.

一只****呀淑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