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共教育学》教案(y).docx / 文档详情
《公共教育学》教案(y).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5
约6.5万字
约121页
0
91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公共教育学》教案(y).docx

《公共教育学》教案(y).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1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公共教育学》教案(y)

第一篇:《公共教育学》教案(y)《公共教育学》教案任课教师:冯江英2008年8月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教育学是师范院校独有的特质课程之一,是高师教育类课程的主要课程,其教学目的是让师范生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分析研究教育现象,从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坚定从教的信心,掌握从教的基本理论,获得从教的教育智慧。二、本课程的体系前五章属于教育基本理论部分,共16学时;第六、七章属于课程与教学理论部分,共18学时;第八、九章属于德育理论部分,14学时;复习考试2学时。重点是教育基本理论及教学理论,难点是德育理论。三、授课内容课时数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4第二章教育功能2第三章教育目的1第四章教育制度1第五章教师与学生8第六章课程4第七章教学(上)12第八章教学(下)第九章学校德育8第十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6复习考试2第18周考试四、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1、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及案例教学法。2、考核方法:本课程的考试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主,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考试题从题库中选取,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题型有单项选择、辨析、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案例分析等。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总成绩60%,作业占15%,考勤占10%,课堂发言、提问占15%。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学习目标:1.理解教育的本质2.掌握教育的构成要素3.明了教育的起源及发展历程4.了解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阶段5.明了学习教育学的重要意义教育名言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爱尔维修第一节教育及其发展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词源“教”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是个象形字,意指儿童在成人执棒监督之下学习。“育”字见于小篆,也是个象形字,表示妇女孕育儿童。学的甲骨文《说文解字》许慎:“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中庸》“修道之谓教”《荀子》“以善先者谓之教”《学记》“教也者,长其善救其失者也”《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从词源上看,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其意是指培养人,旨在使人作善。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re”,指“引出”的意思,即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西方:苏格拉底说:“美德是由教育来的。”捷克夸美纽斯说:“教育在于发展健全的个性。”法国思想家卢梭说:“教育的最大秘决是:使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互相调剂。(二)“教育”的定义一般来说,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定义的:社会的角度和个体的角度。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有三个不同的层次:(1)广义的,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2)狭义的,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3)更狭义的,有时指思想教育活动。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定义的出发点和基础是“学习”和“学习者”,而不是社会的一般要求,侧重于教育过程中个体各种心理需要的满足及心理品质的发展。这两种定义对于理解教育活动都是有价值的也存在着各自的缺陷。单纯地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会把“教育”看成是一种外在的强制过程,忽略个体内在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单纯地从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又会忽视社会因素和社会要求在教育活动中的巨大影响。可以这样给出“教育”的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这个定义首先描述了“教育”的“实践特性”,其次,这个定义把“教育”看做是耦合的过程:再次,这个定义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力性”最后,该定义强调“教育”行为发生的社会背景(三)“教育”的要素1.教育者:“教育者”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从广义上说,任何能够引起某种学习行为的人都是教育者。2、学习者3、教育影响二、教育的起源(一)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老猫教小猫捉老鼠(二)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老鼠学习取食物(三)教育的劳动起源论人会制造工具、使用工具、从事劳动。三、教育的发展(一)原始社会的教育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1.非独立性。2.贫乏性。3.无阶级性。(二)农业社会的教育农业社会的教育有以下一些特征:1.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3.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三)工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有以下一些特征:1.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2.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3.教育的阶级性依然存在,公共性日益突出。4.教育的复杂性程度越来越高,需要教育理论的指导。(四)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公共教育学》教案(y)

文档大小:91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