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微生物的功与过》教案2 第一篇:《微生物的功与过》教案2《微生物的功与过》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微生物在地球环境中的作用和意义。2、了解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二)过程与方法1、事先了解和搜集、整理一些关于微生物知识的资料卡片或书籍杂志。2、学习调查计划的制定。3、能搜集信息证明自己的观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正确对待来自各方面的信息,接纳别人不同的观点。2、能正确对待微生物的功与过。二、教学重点知道微生物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三、教学难点制定学习调查计划,独立自主探究。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提供呈现学生调查结果的展板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上节课同学们静心制定了自己的调查计划,并在课后进行了认真的调查,这节课我们就来展示一下大家劳动的成果。新课讲解:㈠参观各组手抄报1、讲述参观要求:①讲文明讲次序②一边看一边想:比较一下,其他小组哪些调查结果与本组相同?哪些是我们小组不知道的,我们小组有哪些内容是其他小组不知道的。2、集体交流:①你们小组在调查活动中遇到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②经历了这次调查活动你有什么感受?㈡小小辩论会1、谈话: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真的很密切,那么,微生物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到底是好还是坏呢?认为微生物对人类有好处的同学举手认为微生物对人类有害的同学举手我相信你们都有自己的理由,到底谁的理由更充分呢?我们来开一场辩论会吧!现在,给同学们2分钟时间整理自己的思路。2、举行辩论会①评委评价标准:观点明确、证据充分、表述条理分明、能倾听和吸取对方合理的观点。②正反方分别陈述、发言、总结③教师小结课外拓展:阅读指南针信箱“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养成哪些卫生习惯,预防微生物导致的疾病?第二篇:计划生育功与过(模版)计划生育政策的功与过2012级3班XXX2012121403XX摘要: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从70年代开始实行,至今实行了四十年了。从开始时的奖励少生,到后来的惩罚多生,这个政策几乎已经完善到了无懈可击的程度,执行政策的力度也早已游刃有余,政策的对象也好像服服贴贴了。而据说效果也是很大的,四十年少生了好几亿人,简直可以说是伟大了。人们常说中国人民能进小康,计划生育政策功不可没。然而任何政策都是有利有弊的,一个实行了四十年的政策,也应该分析一下利弊得失。关键词:计划生育政策;功与过;人口增长;一、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效果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经济状况不断改善,中国人口随之出现迅猛增长。面对人口的持续膨胀,20世纪70年代,中国政府果断决定将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30多年来,中国少生了4亿多人,使中国“13亿人口日”和世界“60亿人口日”的到来都推迟了4年。为了减轻人口增长过快对中国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我国政府于1970年代开始推行计划生育;1979年,又进一步将“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确立为其基本国策之一。并以立法形式规定下来,其中宪法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其内容和目的在于: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计划生育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自制订以来,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但计划生育一味的只控制人口数量,忽略世代更替,造成国家严重的老龄化,未富先老的格局。到21世纪初,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又做出了一些调整。由于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第一批独生子女已经到达适婚年龄,在许多地区,特别是经济较发达的城市,计划生育政策有一定程度的放松。二、计划生育的功与得回顾我国近半个世纪来所实施的计划生育的政策,我们见到了人口增长速度减缓的成效,也在计划生育政策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方面看到了成果。(1)控制人口增长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控制了我国人口增长,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大,自计划生育政策成为我国的基本政策以来,最直接的变化便是人口增长率降低,这使得人口增长减速,人口增长过快问题得到一定缓解。如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2010年的那样:“到2010年计划生育使中国人口减少了4亿”;而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丰和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的助理教授蔡泳认为:“在1979年到2009年期间,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避免了2亿人口的出生。”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控制了中国人口的增长,这是世界人民有目共睹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确实卸制了人口增长率,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迅速增长,降低了社会失业率,缓解了社会矛盾的激化,相对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2)资源消耗压力缓解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尤其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消耗更显意义之大

傲丝****账号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