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广东生态文明建设》学习心得体会.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6
约9.2千字
约17页
0
21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新时期广东生态文明建设》学习心得体会.docx

《新时期广东生态文明建设》学习心得体会.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时期广东生态文明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第一篇:《新时期广东生态文明建设》学习心得体会《新时期广东生态文明建设》学习心得体会学习了《新时期广东生态文明建设》这本书,我们要意识到,全球恶化的生态环境形势已不是单纯的科学技术就可挽救的,要靠政策、靠政治,更要靠全社会觉悟的生态道德文化观。否则,如何拯救“濒临失衡的地球”。通过对十八大报告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深入学习,就生态文明中的生态道德教育谈点体会。人类对社会的依赖性与其对自然的依赖性,构成了自己生存与发展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污染、沙尘暴、雾霾天气、经济发展中的透支等现象,并非主要出自科学上的无知或技术上的缺失,而是与人们的道德水平直接相关。确立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生态道德这一触及人类的道德规范的必然要求。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德育教育特别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集体、社会、国家的关系而展开,相对忽略了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包括人类与其他生命之间关系的教育,没有把生态道德教育作为其中的重点来进行。针对目前我国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提高全民对生态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很是必要。学校在“生态教育”的统领下,用生态教育思想关注每一位孩子,关注孩子的每一个方面。学校通过建立并完善相关的制度将生态道德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及管理结为一体,利用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形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从外部环境促进学生把接受的生态教育内化为自己所认可的价值观,再外化为学生的生态行为。保护区应充分发挥生态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以学校为主阵地;积极有效地开展生态道德教育,引导人们运用科学理性和道德规范来指导、约束自己的需要,提升公民的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第二篇:学习新时期广东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学习《新时期广东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姜微微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将到2020年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要求之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绿色经济、绿色矿业、绿色消费模式、政府绿色采购不断得到推广,“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党代会报告中少见的这种动情的叙述方式着实令人动容,也体现了对待自然的基本态度。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首次被写入党代会报告,就是向世界宣告:我们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我们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和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四个方面着手,提出要加强水源地保护,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保护海洋环境生态,完善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等。毋庸置疑,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主干线、大舞台和着力点。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理性反思的产物。它是指人类在改造和利用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由此所产生的对自身的各种负面影响,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它表征着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进步状态。马克思恩格斯对生态文明提出了许多丰富而深刻的思想,马恩生态文明思想大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他在深刻的社会、经济以及阶级背景下产生的,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而我国的生态文建设是在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上发展起来的。其一,生态发展的可持续性马恩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马恩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发展的可持续性,人要想存在和发展必须依靠自然界。人类依靠自然界的原因就在于自然界的可持续性。人与自然界,只有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发展,在能保证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实现人类、自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二,生态思想的实践性。马克思曾指出: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自然的一种对象性活动。自然是通过人类劳动创造出来的人化自然,人类把自然纳入生产劳动之中,把自然作为生产劳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所以说,人类社会就是通过人类的实践劳动而产生的。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只有通过实践,社会才能在自然接受改造的过程中不断的进步发展。其三,生态文明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新时期广东生态文明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文档大小:21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