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理想国》——柏拉图[共5篇].docx / 文档详情
《理想国》——柏拉图[共5篇].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6
约2.3万字
约38页
0
40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理想国》——柏拉图[共5篇].docx

《理想国》——柏拉图[共5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理想国》——柏拉图[共5篇]

第一篇:《理想国》——柏拉图读书笔记:柏拉图与理想国2008-09-1119:58作为苏格拉底最著名的学生,柏拉图继承并发扬了苏格拉底的学说。他非但认为真理是确凿存在的,而且先于物质存在。柏拉图将人们认识到的世界划分为“理念世界”和“可见世界”两大层次,“可见世界”即凭借感官经验觉察的“实在”,人之感官亦有可能出现错误,所以最低级的观察能力包括“想象”,比如把影子当作实在物,把插入水中的筷子误以为弯曲,把地球太空理解为天圆地方等,经过多次观察、修正后的正确觉察到的“实在”,可称之为“信念”。“理念世界”是人通过思维活动,从“可见世界”中抽象出来(比如通过“定义”的方式),非感官所能直接觉察的一种形而上的认识境界,比如三角形、数字、美丑、人、猫的概念等,这些具体而微的概念元素,柏拉图称之为“相”。比如从各种三角形状抽象出的三角形的相,从各种美丽事物中抽象出的美的相。诸相诞生了世间万物,“可见世界”中的各种物质皆是“相”的摹本,作为造物主的“德穆革”正是通过在一个类似子宫作用的“容器”中,将诸相塑造为各种物质。一如“猫”相制造了黑猫、白猫、花猫等。如此,显然是意识先于物质存在的唯心主义观点。各种“相”之间的关系可以有交叉,比如“虎”和“猫”共有“猫科动物”这个相,也有层级归属的关系,比如“生物”、“动物”、“猫科动物”、“猫”、“白猫”的相。相的层级越低,与“可见世界”的关系越近,而对相的理解层次越高,其知识也越广博。显然,了解“生物”相的人比了解“白猫”相的人,见解水平相对为高。“理念世界”即诸相构建的世界。知晓全部“相”及其中的关系,即掌握了“真理”,而了解部分“相”,只能算作“思想”。思想是较低级的认知层次,是不完整的“真理”认知,无法穷尽,必须要有个假设的根基,比如数学中,要假设奇偶数、各种数学符号等,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研究,但要问为什么如此假设、与其他学科甚至世间所有的事物有什么联系,这个钻牛角尖的追问是没有底的。“真理”是认识的最高形态,是将所有“思想”片段有机联系起来的纲领性见解。“想象”、“信念”、“思想”、“真理”依次排列,恰是认识水平从低到高的四种阶段。柏拉图认为,作为知识的载体——灵魂,先于身体而存在,在她与肉身结合之前,本就已清醒地认识到诸相和真理。但是,灵魂天然地具有理性、非理性两个部分,并且一直处在互相争斗中。虽然原先理性部分居于主导地位,所以能知晓诸相和真理,但后来有的灵魂被不理性部分所牵引,堕落到尘世中与肉身结合,变成了人。由于被尘世环境的幻象所欺骗蒙蔽以及受制于肉体本身的各种欲望诉求,刺激着灵魂的不理性部分占据了灵魂,理性部分受到强大压制,对诸相和真理的认识也就逐渐遗忘了。柏拉图将不理性部分划分为精神和欲望两部分,两者与理性部分,相互交织缠斗,三者在灵魂中的处境地位,决定了一个人的品德。欲望是对利益的渴望,欲望是人本能地追求情爱、美食、财富等享乐,其中主要是对财富的渴望,如欲望不得寸进尺、控制在有限的程度内,便是“节制”的美德,否则便是贪欲。精神是对荣誉的追求,如不被原始欲望所左右,只追求荣誉、义气,且懂得进退、不鲁莽行事的人具有“勇敢”的品德,否则便只是冲动。理性部分是智慧的源泉,如果能节制欲望,将精神献身于追求智慧并最终洞穿世事、明见是非的的人——这种人正是哲学家——是具有“智慧”的品德。拉丁文种的哲学家,其字面意思就是“爱智慧的人”品德来自于教育。教育便是要尽量排除不理性部分的干扰,将遗忘的真理认识重新发掘出来。柏拉图所理解的教育就是一个回忆的进程。除了回忆之外,辩证法也是找回真理的主要手段,同时,“让灵魂安适”的求善的欲望又为求知提供了不竭动力。然而这种教育如非类似现今国民教育,采用强制灌输的手段,只像苏格拉底逢人谈话教诲的方式,收效是甚微的,而且往往遭到他人的不理解、冷嘲热讽甚至棒杀。柏拉图将这种认知上的差异形象地作了个洞穴的比喻。那些缺乏哲学的人可以视之为关在洞穴里的囚犯,他们被锁着面向墙壁、背向洞口,不能转头、移动;他们背后有些人形物体和花草树木的形状,这些形状之后有堆火,火光将这些物体的影子投射在囚犯们所看到的墙壁上。他们便把这些影子看成是实在之物,而对于造成这些影子的东西却毫无观念。最后有个人逃出了洞穴来到光天化日之下,第一次看到了实在的事物,才察觉到他此前一直被影象所欺骗。哲学家便是走出洞穴的人。哲学家如果回到洞穴里,把真理教给他们,说服他们出去,但由于突然离开了阳光,眼睛受到刺激,他看到的影子还不如别人那么清楚,在别人看起来,他仿佛比逃出去以前还要愚蠢。回到囚徒中的哲学家是痛苦的,他避免不了肉身的限制,以及与芸芸众生的交涉。唯有说服或强制大家都认识到真理,走出洞穴,哲学家才能最终得到解放,这也是上天赋予哲学家智慧的天然使命。又由于说服很难达成这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理想国》——柏拉图[共5篇]

文档大小:40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