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真理与方法》读后感.docx / 文档详情
《真理与方法》读后感.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6
约1.7万字
约29页
0
31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真理与方法》读后感.docx

《真理与方法》读后感.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真理与方法》读后感

第一篇:《真理与方法》读后感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Hans-GeorgeGadamer)是当代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是西方诠释学的重要代表。海德格尔对伽达默尔的影响巨大。伽达默尔希望可以在哲学里面找到一种历史的向度,又想找到一种具有广泛规模的系统化向度。对历史传承物的解释并不是一种在系统化哲学之旁的哲学史活动,对传统的关系乃是哲学本身的一部分,亦即一种在其代表作《真理与方法》中所表现的基本态度。《真理与方法》是伽达默尔60岁时出版的一部哲学代表作。这部书是当代哲学和当代哲学史的研究发生重要转折,而且一般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出现了新的转向。诠释学(Hermeneutics)来源于希腊语赫尔墨斯(Hermes)——诸神的信使。赫尔墨斯负责向人类传达著神的旨意,从词源上来讲,向我们表达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言和文字很重要,二是语言和文字在传达过程中容易造成错误和欺骗。最初的诠释学就是要拨开重重迷雾,遇见真章。诠释学在经历了神学诠释学(对《圣经》中本意的诠释),法学诠释学(对法律条文的诠释),人文诠释学(对古希腊经典名著的解读),历史诠释学(对历史的诠释)这些诠释学都是力图找到文本中的真意,文本中作者最初要表达的确切含义。诠释学走到20世纪,迎来了崭新的春天。施莱马赫提出“比他人更能理解他人”的口号,将诠释学作为理解和解释科学或者艺术的方法论。他将理解分为语法理解和心理理解两种。语法理解就是语言层面上的理解,心理理解类似于将心比心。与中国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是一个道理。狄尔泰,将诠释学作为人文学科普遍方法论。他区分了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并且提出“说明”、“理解”。他认为“说明”(explanation)这是针对自然科学的方法,主要是表明事物的外在显现。“理解”(understanding)这是针对精神科学,诠释事物内在形式,个体的来龙去脉。精神学科的确有其独特之处,精神学科的对象是人类精神的创造,客体是人类精神客观化的产物。海德格尔将诠释学向前推动了一大步:此在和存在理解现象学的诠释学。他将理解作为此在存在方式来把握,对此在进行时间性分析。他认为任何理解都是基于前理解,前理解包含三种要素:前有,解释前对事物有所领会;前见,解释前先有角度和倾向;前把握,对事物与线的概念把握。理解在本质上来说是对语言的归属和倾听。语言就是原始的存在,人之所以倾听语言是因为人处于存在之中,而语言就是存在之家。但反过来说,存在也是语言之家,因为人在理解中存在,人总是在时间性中追忆自己的过去,并向未来敞开。过去和未来又共同流向当下,因此生命这朵奇葩在当下绽放。总之,理解就是建立在前理解上,对过去开放又像未来筹划,合二为一的为当下证明。伽达默尔秉承海德格尔的本体论转向,把诠释学进一步发展成为哲学诠释学。按照他的看法诠释学不是一种方法论,而是人们世界经验的组成部分。他在《真理与方法》第二版序言中写道:“我们一般所探究的不仅是科学及其经验方式的问题——我们所探究的是人类世界经验和生活实践的问题。借用康德的话来说,我们是在探究:理解怎样得以可能?这是一个先预祝提醒的一切理解行为的问题,也是一个先于理解科学的方法论及其规范和规则的问题。我认为海德格尔对人类此在的时间性分析已经令人信服的表明:理解不属于主体的行为方式,而是此在本身的存在方式。本书的‘诠释学’概念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的。它标志着此在的根本运动性,这种运动性构成此在的有限性和历史性,因而也包括此在的全部世界经验。”哲学诠释学是在探究人类一切理解活动的得以可能的基本条件,试图通过研究和分析人类一切理解活动现象的基本条件找出人类的世界经验,在人类有限的历史性的存在方式中发现人类与世界的根本关系。所以在《真理与方法》一书中伽达默尔将全书分为三个部分:艺术经验里的真理问题的展现;真理问题扩大到精神科学里的理解问题;以语言为主线的诠释学存在论的转向。这三个部分分别代表三个领域:美学领域、历史领域、语言领域。伽达默尔非常擅长于从历史的角度去对一个概念、命题或者观点进行梳理。如在阐述“体验”一词的概念时,伽达默尔列举了“‘体验’一词的历史”从19世纪70年代“体验”与“经历”(Ereben)这个词相区别直至狄尔泰对“体验”的理解。这种写作方法本身就是伽达默尔历史意识的体现。伽达默尔非常强调历史性,从时间的角度去解读,他认为真正的历史性是应该从批判历史意识开始的。人无法具有“上帝之眼”无法超脱历史,是和现状而存在。历史意识是人类特有的的能力,是人类对自然、对自身在时间长河中发展变化中现象与本质的认识。用历史性的、时间性的眼光看问题已经成为20世纪以来哲学上的重大发展,人们不再局限于形而上学的空间意识,时间意识的加入使人们的思维四维化。无论是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还是人类自身的发展都是在时间维度中进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真理与方法》读后感

文档大小:31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