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鸬鹚》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第一篇:《鸬鹚》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对渔人、鸬鹚、湖面的描写来反映渔民生活和渔民村优美的水乡景色。让学生通过诵读抓住重点词语(如“一抹”)来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从而感受到水乡的优美和渔人捕鱼的乐趣。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的乐趣,体会渔人和鸬鹚之间的默契。2、能抓住“一抹”、“恢复”等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3、能用“恢复”、“像……似的……”造句。三、教学重点:能抓住“一抹”这个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的意思。四、教学难点:体会渔人和鸬鹚默契。五、教学准备:轻音乐的磁带。配套幻灯片等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放松心情,谈话引入,学习“恢复”一词)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鸬鹚(出示幻灯片),学习了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2、借助重点词语(配乐)齐背第一自然段。3、你学了这一段后你对这个景色有什么感受?4、提问:我们知道鸬鹚在等待命令,那它到底在等待一个什么命令呢?(已知引向新知,既是旧知的复习,又是新知的点拨和启迪。)二深入阅读,品析词句(一)阅读第二段(第2-4自然段),根据“一抹”自由体会A、理解“一抹”的意思(1)、请学生根据刚才的问题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出一个词语来。(一抹)(2)、“一抹”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指什么?(3)、学生模仿抹的动作,思考:你觉得渔人的动作怎样?(快、轻、熟练)B、体会为什么用“一抹”(1)、竹篙用“抹”外,还可以用什么动词?(挥、扫、敲、拍等)(2)、提问:课文为什么用“抹”,而不用其他词语,你觉得一抹好在哪里?(小组合作研究一下)(3)、反馈板书。(可让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对这个词语的理解,正确的给予板书。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学生敢于大胆理解和表达。)(4)、大家都理解的都不错。谁能把这一抹中蕴含的情和意读出来?(个别读——齐读)C、研究“一抹”后的变化(1)、提问:渔人这轻轻一抹到底能抹出什么,什么发生了变化?你在课文的哪些句子中发现的?(小组合作研究)(2)、反馈板书。(可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自由的畅谈,理由正确的给予板书。)(3)、合上书本,请同学们研究想象:渔人这一抹还能抹出什么?(4)、学生再次反馈,教师板书。(5)、请大家自由读2-4自然段,读出渔人捕鱼时的忙碌和喜悦。(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二)阅读第三段(第5-7自然段),体会忙碌后的平静1、鸬鹚经过一阵忙碌之后,得到了什么?2、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圈出描写渔人和鸬鹚动作的词语。学生从中选些个词语说说可以看出什么?3、捕完鱼,鸬鹚饱餐一顿后,渔人划着小船回去后湖面又——(学生答)渐渐恢复了平静。(1、为什么要用上“恢复”这个词?(可找出文中几个句子说明)(2、划着船回去的时候,渔人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你认为鸬鹚会怎么想?(指名说,给予鼓励)4、请大家带着渔人和鸬鹚的喜悦归来的心情品读第5—7自然段。(齐读)三、课堂小结1、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抓住了“一抹”一词,一起学习了课文,也分享了渔人捕鱼的忙碌和喜悦。读懂了湖面的静和动不同美的情趣。2、齐读全文,体验情感。第二篇:课文《鸬鹚》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借助重点词句背诵部分句子。2、运用比较的方法,感悟课文的语言特点。3、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夫捕鱼的乐趣。二、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1课鸬鹚,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觉得哪个小节写得最美?2、学习课文第一段(1)自由读第一段,读完之后,说说你的感受。(2)再读课文,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湖面是平静的?再挑一句话读给大家听。(3)结合词句交流、随机出示相关的句子:评议。A、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①学生结合句子谈体会,再请同学们自由读,读出平静的感觉。②同学们读好之后,要求他们把这些句子背下来。B、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①体会内容,问:如果老师把后面句子去掉,你读读看通吗?课文为什么还要这么写呢?师:同桌互读,读出这种静静的感觉。师:老师跟你们一起背这句话好吗?教师引背。C、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这个句子或另外的句子淡化处理,不做细讲。(4)将第一段内容整体朗读(配上优扬的音乐),读出湖面的平静的感觉来。5)出示板书湖面渔人静鸬鹚3、学习第二段导入:湖面多么平静啊,你们看……看了画面,你有什么感觉?(1)学生边听课文录音,边看渔人利用鸬鹚捕鱼的画面,谈谈感受。(2)自由朗读课文,看看哪些句子写出湖面不平静的?(3)逐句打出,然后请学生任选一句,读出动的感觉来,看谁读得好。(4)学生交流、评议。(5)比较一、二两段,感悟语言特点。①师:同学读得真好,现在你们跟第一段比比

猫巷****正德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