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一个中国医学生的掉队.docx / 文档详情
一个中国医学生的掉队.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6
约9.7千字
约18页
0
24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一个中国医学生的掉队.docx

一个中国医学生的掉队.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个中国医学生的掉队

第一篇:一个中国医学生的掉队一个中国医学生的掉队就读于中国最好的医科大学,花八年时间,拿到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去美国哈佛医学院做交换生——如今已成为北京协和医院住院医师的金华义,回顾起自己求学的十年,做出这样的总结:与美国医学生相比,我们没有输在起跑线上,却在跑到一半时,狠狠摔了一跤。“前半程没掉队”他们是站在中国医学教育金字塔尖的精英。20世纪末,中国的大学轰轰烈烈兼并各大医学院的时代,协和医学院先后与中国顶尖的两所大学合作,获得了最优秀的生源。比金华义高一年级的学长们,这样形容自己的经历:收到北大的录取通知书,在协和学了八年,最后拿到了清华的毕业证。2001年,17岁的金华义考入清华大学,正值校方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合作办学。他申请调剂,来到了这所著名的医学学府。班里同学都是高考的佼佼者,他们选择学医的理由,可以归纳为三点:听从父母的安排,对医者救死扶伤的向往,挣钱多。初来乍到,他听过一个广为流传的段子:每次人体解剖课考试前夕,学生们大多会交上一百元押金,去器材室租一个颅骨,睡前放在肚皮上反复摩挲,并把手伸到里面,熟悉各个骨头之间的关联。第二天醒来,拿着枕边的骷髅头继续温习。据说,临考前颅骨往往供不应求。而这些年头已久的教学工具一旦稍有损坏,就会落得个“破坏公物”的罪名。此后,“读预科”、“严进严出”、“大查房”成为他耳边的高频词。他适应了福尔马林刺鼻的味道,穿梭于各式各样的人体骨骼和组织标本之间,在挤满学生的图书馆里,捧着一斤来重、砖头般的专业书籍,开始苦读。“这不算什么。”金华义语气平淡,“一般人肯定接受不了医学生的生活状态。”这位已经28岁、在协和医院工作了两年的住院医师解释道。早8点,从宿舍赶到学校上课;中午12点下课,饭后午休半小时;下午2点做实验,经常午夜1点才罢手;不做实验的时候到图书馆看书,晚10点图书馆闭馆,回到宿舍学习到12点。这是1936年,中国泌尿外科专家吴阶平在协和读一年级时的作息安排,而这个传统保持到了现在。“高淘汰率,小而精,长学制。”金华义这样概括,“民国时期的老协和,吸收了当时美国最先进的教学制度和行医理念。”如今,这种紧张的学习压力,依然能从图书馆里一张张眼眶深陷,面色苍白的年轻人脸上体现出来,他们称此为“协和脸”。读完两年生物学、化学的医学预科,然后学习一年半生理、病理和药理学等基础医学;结束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等专业课程后,在医院见习实习,做毕业科研课题——金华义完成了近60门课程,在老师手把手的教导下学会了“望触叩听”,马不停蹄地做实验,学习写病历。最终,他“很幸运”地留在协和医院,成为住院医师。第五年完成本科,第七年拿下硕士学位。到了第八年毕业时,班里一百多个同学,有十多人没有拿到医学博士学位。“有人到后来发现自己不想学医,坚持不下去了;有些人想学,但达不到标准。”他面无表情地解释,“没办法,全世界医学生一般苦,都是这么熬过来的。”“完整的医学教育包括医学院教育和住院医师培养两个阶段。”金华义认为,“前半程,我们至少没有掉队。”在美国掉队一次美国之行让他明白,这后半程的马拉松,“可能一辈子都追不上了。”这个一心想做外科大夫的住院医师有点沮丧,“人家报考医学院的心态很成熟,目的更明确,吃的苦却比我们还要多。”2008年,协和医学院选出十个交换生,分别到美国和香港的医学院观摩。金华义去了哈佛医学院的两个教学医院,花了两个月时间与那里的学生进行交流。哈佛的医学授课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与协和的教学模式类似,几百人的大班教学。此外,还有三十多人的讨论小组,针对病历在课上发表见解。大小班的比例是三比一。在第四年快结束的时候,每个医学生都可以选五花八门的选修课,甚至连催眠课程都有。这个时间段,有些学生选择去欧洲或非洲进行医学访问,有些人选择去哈佛附近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编辑部,体验顶级医学编辑的工作。同时,美国大部分学校的附属医院,都有历史悠久的研究所,医学生可以提前做科研,毕业时就发表大量的论文,利于他们毕业后的出路。“教育投入的差距,仅仅从30人的小班授课就可以推断——师资成本是协和300人授课的十倍啊。效果能一样吗?你上大课的时候没开过小差吗?”但最让金华义惊讶的并不是这些,“医学院临床实践方面我们相差还不是特别大,但他们的住院医师培养——实在太可怕了。”医学院毕业后的医学生,仅仅是半成品,做几年住院医师后,才能拥有独立行医的能力。一个哈佛的住院医师,向金华义描述了在美国学医的过程:本科非医学专业读大四时,因为羡慕医生的高收入、高地位,他参加了“第二次高考”——全国性的MCAT(申请攻读北美医学类院校的标准化考试)入学考试。经过近五个小时的机考,他获得了申请医学院的资格。经过几千人的竞争,24岁的他进入哈佛医学院。完成四年学业后,他选择了外科的住院医师培养,将花上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一个中国医学生的掉队

文档大小:24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