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一、孔子思想与诗教文化.docx / 文档详情
一、孔子思想与诗教文化.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6
约1.5万字
约28页
0
31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一、孔子思想与诗教文化.docx

一、孔子思想与诗教文化.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孔子思想与诗教文化

第一篇:一、孔子思想与诗教文化一、孔子思想与诗教文化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全国各地也有是孔庙祭祀孔子。(一)不朽的中华儒学文化的奠基人1、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仁学大厦,把伦理规范建构在家庭亲情之上。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2、以人性需求为核心的儒学理论,把礼仪制度解释为人的内在情感。仁者爱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3、以人道主义为外在情感行为方式,把社会等级关系变换为博爱秩序。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子退朝,厩焚,伤人乎,不问马。4、以人格独立为儒学的终极目标,把社会价值变换为个体的实践追求。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二)永远的属于全世界的教育家1、平等的教育对象有教无类童子(愚童)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教人以进),不与其退也(不教人以退),唯何甚(太过分)?人洁己(自新)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不管以往)。2、崇高的教育目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3、人性化的教学原则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4、躬行的学习方法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三)美丽的中华诗教文化的开拓者1、思无邪:美化心灵的诗教宗旨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礼记·经解篇》: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故《诗》之失愚。2、言志缘情美言:全面发展的诗教特征《乐记》: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屈伸,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队列),要其节奏,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故乐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也。《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左传》: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赋》:诗缘情而绮靡3、兴观群怨:充满活力的诗教功能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朱熹说:赋则直陈其事,比则取物为比,兴者托物兴辞《汉书·天文志》:西方为雨,雨,少阴之位也。月失中道,移而西,入毕,则多雨。故《诗》云:‘月离于毕,俾滂沱矣’(小雅·渐渐之石),言多雨也。孔子诗教理论架构诗教目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诗教特征:言志特征,“诗言志,歌永言。”(《尚书》)美言特征,“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辞达而已矣”。(《卫灵公》)审美特征,“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泰伯》)“三月不知肉味。”(《述而》)诗教标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佾》)诗教过程:“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阳货》)诗教方法:“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游于艺”。(《述而》)诗教价值:“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2、诗书礼易乐春秋:经典的教学用书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五)高扬个体人格的中华美育创始人《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或,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揭示了孔子美丽人格的发展过程。《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揭示了孔子对永恒与瞬间、万物与一体之美的顿悟。1、人类文明审美理想的升华“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2、艺术而美丽的教育过程“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3、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一、孔子思想与诗教文化

文档大小:31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