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3课《山行》导学案1 (新版)北师大版.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6
约3.2万字
约61页
0
55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3课《山行》导学案1 (新版)北师大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山行》导学案1(新版)北师大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山行》导学案1(新版)北师大版

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山行》导学案1(新版)北师大版《山行》秋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充满情思的季节。多少文人雅士在秋的季节里写出了动人的文字,让我们与秋相伴,去采英撷华,去看那落英缤纷,把身心投入到文中作者的秋之情思中。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杜牧及其作品。2、品味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赏析名句,体会古典诗歌之美。二、预习检测1、作家档案杜牧(803-852),字(),号()。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诗人。他的七律和七绝都写得很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练、自然,很多名篇为后人传诵。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的另一位杰出的诗人()齐名,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作有《樊川文集》。2、文体知识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杜牧等。近体诗包括绝句和律诗。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则成为长律或排律。3、背景介绍本诗选自《全唐诗》(下),据说本诗是杜牧在游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时所写。三、整体感知1、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2、前两句概括描写山行所见全景,视线由____而____,由____及____。但见蜿蜒曲折的石径向上延伸,山顶白云缭绕,隐约可见山中人家。后两句写____的美好景致:路旁山坡上,经霜的枫林辉映着夕阳,一片火红,令人流连忘返。四、古诗赏析1、说说“白云生处有人家”胜于“白云深处有人家”的原因。2、“霜叶红于二月花”为什么成为千古名句?课外拓展一、古诗词曲的鉴赏方法1、反复朗读背诵读作者、读背景、读诗题,弄懂句意,整体把握诗词曲的写作意境。如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的诗人与大自然亲近时获得的句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我们想到了诗人见到丛丛秋菊,遍绕房舍,仿佛将自身至于其境。2、品味蕴含的哲理如陆游的《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读时要品味出其中蕴涵的哲理:比喻人在困境中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就会发现新的天地。3、诵读与品味并行品味作品的意象与意境,借助联想与想象领会作者的情感。朗读时要注意语气、停顿、节奏,读出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4、产生联想和想象例如当我们都《天净沙·秋思》时,可以结合作者所描写的景物“枯藤”“老树”“古道”“瘦马”等体会作者的忧伤之情。二、解答古诗词曲鉴赏题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做起:1、感知作品的表层含义(1)明确作品的内容这里的内容可以是作者的某种感情,如:思乡、忠君、离别、怀古、忧思;也可以是作者对生命、社会、生活的某种见解。(2)明白重点词语在语句中的含义(3)注意全诗的句子结构句子结构特点一是省略跳跃。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朗读时时可将关键的景物组织起来加以理解。二是语序有时不是正常的排列,理解时需要调整语序。2、进一步理解深层含义一是把上下文中的有关词语联系起来理解,二是联系上下文语境去理解,三是联系作者的态度去理解。3、品味诗歌精炼、含蓄的语言。精炼:用词准确、生动、形象。含蓄:感情含蓄,意在言外。参考答案《山行》三、整体感知1、(描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最后两句,诗人写的是枫叶红的季节,正值秋季。)2、低高近远近处四、古诗赏析1、(“生出”和“深处”都给人朦胧飘渺,产生超越世俗的神往之感,都是动人的。但“生出”为云之源头,给人高山之巅、更为遥远的感觉,同时又有云腾雾涌、白云飘忽的动态感。)2、(1)对比、比喻手法的运用,新颖贴切。诗人不仅将经霜的枫叶比作二月鲜花,而且说比这春天里的花还要鲜艳。“红于”,说比“二月花”还红,强调了“霜叶”的内在精神、气质。(2)情感独特。诗人一反历来悲秋之调,在他看来,眼前的秋景胜过春天的勃勃生机。(3)富有哲理。把枫叶经霜寓理、象征为经受挫折、磨难,然而“经霜色愈浓”,因而“霜叶红于二月花”。有种对世间事理的醒悟和鼓舞、激励人们的作用。(4)此句和“红”字为全诗的灵魂。前两句的自然景色并没有使诗人停下脚步,使诗人驻足欣赏、流连忘返的,原来是枫叶如此美丽,原来是诗人惊异地发现顿悟了“霜叶红于二月花”,所以,不管是他的匠心构思还是他的灵感“实录”,都可能使读者们随着心灵的变化、情绪转折把最重要的关注投向最后一句。第二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漫游语文世界》导学案卫民中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漫游语文世界》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到生活处处有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3课《山行》导学案1 (新版)北师大版

文档大小:55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