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教案设计.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6
约2.3万字
约44页
0
41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教案设计.docx

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教案设计.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教案设计

第一篇: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教案设计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教案设计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历史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1)熟悉教材,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超,诸葛亮等时间和人物,多少有一定的了解。(2)课外收集有关描写“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相关资料,和有关三国的成语或歇后语,三国人物,史实方面的诗词二、教学课题【知识与能力目标】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超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超战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蜀、吴在三国发展经济、巩固统治方面实行的具体政策和措施。能认识到三国鼎立是由东汉末年得军阀割据到局部统一的进步,是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过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评价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能分析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由此带来的影响;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比较,提高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分析历史现象背后所反映的本质的东西。例如袁绍的一个谋士许攸投奔曹操的故事,反映了袁绍和曹操对人才的不同态度,也反映了曹操善于抓住人心的特点,再联系曹操为复北方经济所采取的措施,更能看出他胜人一筹的政治家品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东汉末年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导致了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三国鼎立局面尽管延续了几十年,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逐渐走向统一的;通过三国鼎立原因的分析,认识到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历史作用,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三、教材分析本节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本课充分利用教材,结合实际,出示地图,运用观察、对比和结合现实生活的实例的教学方法来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一胜一负的原因,三国鼎立的形成,从而突破难点,进而总结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谈其他因素及心理因素,结合日常生活、学习谈心理因素对自己的影响,结合三国演义三方面的诗词、成语、谚语、和人物塑造方面,扩大学生知识储备,培养他们拓展探究能力。【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过程中,用百度收索查找一些与《三国鼎立》的相关资料,如主题歌曲,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地图,利用直观的方法,进一步了解分析曹操胜负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四、教学方法利用观察、对比、教师质疑,步步紧逼,环环相扣,结合日常生活学习实例谈影响,充分理解曹操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负的原因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五、教学过程【一】、歌曲激趣,导入新课【百度mp3】播放《三国演义》歌曲http://508208.com/newhits2/gungunchangjiang.mp31、回忆在哪听过这首歌?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三国演义、滚滚长江东逝水)听了这首歌曲,同学们一定知道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生答)那好,今天我们学习第18课《三国鼎立》。2、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环环相扣。【百度知道】曹操人物图http://tieba.baidu.com/f?kz=3292269451、出示曹操人物图,教师质疑。2、教师质疑:(1)曹操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在他的一生之中有很多战役,本课主要介绍了那两次战役?(2)他们交战的时间、地点、对手、兵力、结果如何?3、指生回答,完成下表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对照表战役名称时间交战方兵力结果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三四万曹操胜袁绍十万赤壁之战208年曹操二十多万曹操败孙刘联军五万【三】、逐一分析,加深理解【百度知道】官渡之战图http://t2.baidu.com/it/u=3305270438,689138513&fm=3&gp=47.jpg(一)官渡之战1、介绍官渡之战形成的背景: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为了争夺地盘,彼此长期混战,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人口集中在黄河中下游,有不少地方百里无人烟,人民苦不堪言,统一已是民心所向,曹操很有政治头脑,抓住时机,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2、运用对比的方法介绍曹胜袁败的原因。A、曹操取胜的原因(1)在政治上:曹操很有头脑,纳良臣建议,“挟天子以令诸侯”中可看出重用人才。(此处结合导入框)(2)在经济上:曹操招募流亡之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生产得到了恢复,兵力得发展,深得民心。(3)在用人上:曹操赤脚相迎许攸,看出招贤纳士,爱才心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教案设计

文档大小:41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