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上认识分数教案 第一篇:三上认识分数教案认识分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分数。2.使学生能借助直观比较两个几分之一或两个同分母分数大小,会计算简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3.使学生在认识分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培养观察、操作、简单推理和表达交流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知道几分之一表示的含义;教学难点:知道几分之一表示的含义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好数学,首先要学会认数的本领,用数字来表示下面物体的个数5,2,1把一个月饼分成大小相等的两块(强调:每份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叫做“平均分”),每份是半块;把一个西瓜分成大小相等的两份,每份是半块;果汁喝掉的和剩下的相同,剩下半杯。那“半个”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二、认识分数,操作探究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引导:我们把月饼,西瓜平均分成了几份?“半个”是其中的几份?指出:“半个”是2份中的1份,可以用1来表示。21介绍的写法和读法,要求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写一写、读一读。21结合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2现在你知道半块月饼用哪个数表示么?2、教学“试一试”(1)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你能表示出这张纸的学生操作后组织交流,展示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追问:1、这一份是这个正方形的1,那么另一份呢?21么?22、这几种折法都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这张正方形纸的1?23、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试一试:下面那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表示?2进一步明确:只有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才能用几分之一表示。“平均分”是建立分数概念的必要条件。三、自主探究,比较大小1、试一试:用一张纸折一折,并涂色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找出同样图形分成不同份的图形对比,学生比较后,讨论:通过上面的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小结:把同样大小的一个图形平均分得份数越多,每一份自然就越小。2、练一练先按照分数涂上颜色,再比较分数的大小。四、拓展应用1、先看图估一估,再填上合适的分数。先在作业纸上填一填,并交流填写分数时的思考过程;再要求他们结合图形比较11与的大小。3611讨论:从图上看,几个是1?1里面有几个?你还能想到什么?332、在方格图上你能看出几分之一?3、涂色部分会是几分之一呢?五、小结我们经历把月饼,西瓜,果汁、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用1果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就应该用表示,4份、5份呢?31表示,如2小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第二篇:三上认识分数教案认识分数龙川小学孙桂兰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直观图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2、使学生初步学会联系分数的含义,并借助直观手段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3、使学生感受到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学准备:课件、圆形纸、长方形纸、正方形纸、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1)同学们,你们喜欢郊游吗?今天小红、小明一起去野餐,先来看他们都带了哪些食品?(2)他能帮他们分一分吗?看,分得的结果怎样?数学上,我们把每人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叫做?(板书:平均分)(3)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呢?(板书:一半)(4)半个可以用1/2来表示,像1/2这样的数叫做分数,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1)我们刚才把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小红分得了它的1/2,那小明呢?“它”指的是谁?(2)蛋糕的1/2是怎样得到的?请同学们回忆刚才分蛋糕的过程。(同桌互说)(3)带着学生边比划边“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板书)(4)认识了1/2,想写一写吗?2、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1)师讲解,出示:1┄┄分子——┄┄分数线2┄┄分母(2)讲解:这根线叫做分数线,表示这个蛋糕被平均分。2表示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3)全班学生齐说1/2是怎样得出的?3、(1)刚才我们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它的1/2,我们不仅可以表示蛋糕的1/2,还可以表示其他物体的1/2,老师这有一张长方形纸,请你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它的1/2。(2)你是怎么折出二分之一的?(展示不同形状的1/2,说说为什么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不同,都能用1/2表示)4、下面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1/2,在()里画“√”。()()()()()交流时,要求学生说出想法,第5幅图,介绍1/3.5、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

葫芦****io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