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第一篇: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分析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教师:***一、试卷特点试题主要由填空、判断、选择、计算、画图、解决问题六大部分构成。试题题型多、考查角度灵活,注重对学生解题思维过程和计算能力的检测。二、成绩分析本次考试学生31人,总分2655,平均分85.63,其中90分以上12人,80-89分13人,60-79分4人,60分以下1人。三、学生分析三年级大部分学生能认真答卷,书写认真,但有个别同学漏题,改错题未做。本次考试学生凸显的问题是计算能力不足,粗心,三位数加减法容易算错,导致失分严重。四、试卷内容分析第一部分填空题中,大部分同学能正确的答题,小部分同学在单位换算和认识钟表、计算时间题中出错,这反映出教学中第一单元时分秒的认识和第四单元测量中的单位知识掌握不扎实。第二部分判断题中,考查的是学生的细心程度,尤其第二小题,区分22厘米和22毫米,粗心的同学区分不清楚。第三部分选择题中,出现了一道火车晚点,计算时间的题目,虽然考试之前复习了几遍,仍有学生做错,反映出学生对“晚点”这个词语理解不深,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解释练习。第四部分计算题,计算题由口算、列式计算、改错和分步混合运算组成,口算题基本全部正确,出问题最多的是改错题和分步混合运算,由于混合运算是二年级学过的,本学期并未学习,有一半学生忘记了混合运算法则,出现了从左往右的计算顺序,导致失分严重。第五部分画图题和连线题,失分较少。第六部分解决问题,1、2小题失分少,3、4、5题需要三位数加减法计算,尽管我在考试之前一再要求学生,应用题的计算要列竖式反复验算,但是失分仍然较多,大部分同学会分析题意并列出算式,但是计算失误,这样的错误失分实在可惜。四、整改措施从试卷的方向来看,我认为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个别学生在一些比较简单的计算题中出现问题,并不是他们不会,而是不够细心,比较浮躁。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书写工整、独立检查等一些好的学习习惯。、针对学生个别知识点的错误问题,再次复习。3、学生粗心的关键还是一二年级的表内加减法背的不够熟练,乘除法不够熟练,在之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背诵,再每天坚持练习几十道口算题、列式计算,相信学生粗心计算的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总之,这次考试暴露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我会用心总结经验,以便完善下一步的教学。第二篇:三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分析三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长田小学赵翔2016.11.16一、试题分析: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体现了新课标精神,主要有以下几点:(1)紧扣课本、内容全面、重点突出从内容上看,所检测的都是课本上所教的,都是要求学生掌握的没有一项内容偏离课本,从形式上来看,每个大项的试题都是课本中出现过的,都是学生熟悉的。整个卷面,有最基本的基础题,也有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及综合能力的应用题,所考内容基本上覆盖了所教内容。(2)贴近生活实际,体现应用价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是新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本次试题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题材,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通过填空、选择、解决问题等形式让学生从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实用性和应用价值。(3)重视各种能力的考查。本次试题通过不同的数学知识载体,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二、考生成绩统计及答题情况分析1.优异率、及格率与平均分的统计三(1)班:优秀率61.5%良好率79.5%及格率82%平均分78分三(2)班:优秀率64.5%良好率77%及格率80.6%平均分74分2.考生答题情况分析1、填空题:本题面广量大,分数占全卷的1/4。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掌握情况。很多学生不能根据书本上知识灵活处理问题。错的较多的题是第3、4、5、6小题。这几个题都错于学生对时间不会灵活运用。2、判断题:本题共5小题,五个知识点。其中1、3小题出错最多.对于飞机的飞行速度很模糊,以及多位数的加法不会灵活运用,因此很多学生做错。3、选择题: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关键是学生不太爱动脑子、不认真读题,导致一些简单的题也能出错,也有一部分同学对概念性的知识掌握的不太明白,还需教师的讲解,如对整时的理解。4、大于,小于或等于:此题正确率在80%以上,有些学生对于单位之间的换算比较还未掌握全部。5、口算、竖式计算题:口算12个小题,其中单位加减法4题,少数学生丢分在这4题,错在结果没带单位。竖式计算题,此题正确率在90%以上,出错也在于不仔细不认真。6、“操作题”这一题是全班学生错误的共性问题。当我拿到试卷时,我就猜想到学生做全对的人数是寥寥无几,结果证实我的猜想是正

又珊****ck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