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三明客家婚嫁习俗.docx / 文档详情
三明客家婚嫁习俗.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6
约1.4万字
约25页
0
31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三明客家婚嫁习俗.docx

三明客家婚嫁习俗.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明客家婚嫁习俗

第一篇:三明客家婚嫁习俗中国有句俗话,叫“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南朝梁有《横吹曲辞.折杨柳枝歌四首》,其中一首说的就是嫁女:“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阿波不嫁女,哪得孙儿抱?”三明民间亦有歌谣曰:“五个指头四个叉,老婆未娶不成家。行得前头没后里,锅前灶尾靠自家。”两首歌谣皆道出了男男女女对娶媳妇、嫁丈夫由衷的企盼之心理。还有三明民谣:“抬起花轿乐呵呵,吹吹打打过山坡。叫声新娘你莫哭,听我给你唱支歌。新娘虽哭心里乐,盼着新郎拜花烛。花轿花轿快快抬,早揭头巾见阿哥。”更把新娘在花轿假悲真喜,急于拜堂成亲的心境刻划得维妙维肖。婚嫁,作为人生之旅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为孕育家庭细胞、传宗接代的重要起点,人们历来极为看重它,因此,总是想方设法把婚嫁形式搞得隆重热烈,用各种形式求福求吉利,过程之复杂,礼节之繁多简直难以胜述。三明历史上是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中原文化与土著文化互相融合形成别具风情的客家文化,又因为地处福建中心腹地,各县分别又受沿海文化、闽北文化的渗透,因此素有“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特点,甚至“家隔三五里,各处一乡风”,所以,这一带男婚女嫁的习俗多姿多彩,别有一番风味。经过千百年历史沿革,有的被淘汰,有的则沿袭至今。旧时,三明男女婚嫁基本上沿裘“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求“门当户对”以及“早婚”的陋习。婚嫁主要程序与中原“纳采”、“问名”、“纳吉”、“纳微”、“请期”、“亲迎”等婚姻礼俗大体相同,只是名称大同小异而已。议〓婚按客家习俗,过去女子不能在娘家过二十岁。十余岁之后,家长便择日做米粉丸,分送亲朋,表示女儿长大成人,可以配婚了。男方家长得知信息,便托媒人向女方“求婚”,旧称“纳采”、“问名”,俗称“提亲”、“说亲”。先从探问开始,女方家长经过调查,认为“门当户对”,有意联姻,便开出女儿生辰八字(称庚贴)交男家(沙县则互换子女庚贴,称此为“请庚”)。男家接到女方“八字”后,便请算命先生将男方“八字”对照,进行推算或拜神问卜,俗称“合八字”,并将双方“八字”压于灶堂神龛下,倘若三日灶灯明亮、且家中一切平安,说是“相生”而不是“相克”,是“天作之合”,就可以托媒人前往女家议聘订婚。订〓婚俗称“定亲”。又有称“压礼”、“插记”的。男家择日请媒人带上鸡鸭鱼肉、喜炮花烛、糕饼寿带、耳环戒指、衫裤鞋袜、胭脂花粉及半数聘金等送到女方。关于订婚送戒指,出嫁要戴戒指,还有个传说:有个皇帝,把一个民家女子选进了宫,当晚就传旨要她伴驾。这女子一不愿为妃,二因“身子来了”,但是不好意思明说,只得暗自流泪。幸亏有个宫女献计,给这女子左手指戴了一只白玉环。皇帝驾到一看,忙问:“带这何用?”这女子边揩泪边奏道:“这是戒旨,因为奴家今日见红,用它作为标记。请皇上戒旨,戒旨!”皇帝听说戒旨,只好扫兴地走了。后来,为逃避皇帝挑选美女进宫为妃,家家户户在姑娘成人,特别是出嫁时都给戴戒旨。这样,戴戒指的风俗就传下来。女方收了聘金,双方议定后写上红贴(即婚书,俗称“乾坤书”),之后女方宴请女婿亲朋,分发糕饼,并且回赠女婿衣裤鞋帽等,还有回赠雌雄雏鸡的,取其日后生育有男有女。订婚后,两家即以姻亲来往;迎娶前,逢年过节男方都要向女方送礼,表示孝敬岳父岳母。送日子旧称“请期”,也有称“做定”、“脱鞋样”的。男方定下娶亲日子后,提前数月或半年用红贴写好送至女家,并附上若干彩礼,称为“压贴”,红贴内写明何时裁衣、何时上轿、何时进门等。媒人还带去男方公嬷、父母、舅公以及未来新郎的鞋样,让未出嫁的新娘制作布鞋,以示孝敬和闺女手工技巧。女家接到接亲日贴时,由母亲酌情择日,如嫌日子“不吉”,可通知男方另择佳期。日子一定,除非有突发重大事故可以推迟于归之期外,一般不得延误。此后,男方加紧置新房、置礼品、备花轿等,女方则为女儿赶置嫁妆,为女儿出嫁做准备,民间还有居丧3年不能操办婚事之俗,故在定亲与结婚之间,双方若有家长病危,即提前迎娶新娘过门,俗称“抢亲”。宁化真正“送日子”是在“归亲”的前四、五天。男家把备好的凤冠、红头巾、宫衣、霞披、宫裙、花烛喜炮和礼帖议定的未尽礼数,由媒人送到女家。客家人对聘金的尾数喜欢用“8”或“9”,图其谐音“发”或“久”的吉利,有“若要发,不离八”的歌谣。出嫁女客在这一天梳妆打扮试新衣,叫做“上脑”。之后必须由内亲的童男伴睡,预祈来年生男孩。此后几天来送红蛋的邻里乡亲络绎不绝,多由妇女随带擂好的“茶泥”来煎擂茶招待女客,以示送别。迎〓娶迎亲之日,女方叫“行嫁”、也有叫“接亲”,“送花”、“起轿日”。男女双方张灯结彩,布置一新。女方在出嫁前一天或迎亲后一天,将嫁妆送往男家。嫁妆厚薄不等,主要有四季衣服、家具箱笼之类,官绅人家还有奁田、使女等。嫁妆送到后,男家宴请亲朋“看嫁妆”。是夜,男方备花轿、礼担、礼贴及灯笼凉伞,请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三明客家婚嫁习俗

文档大小:31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