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不要让孩子远离"书香" 第一篇:不要让孩子远离"书香"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应分别要有累计100、300、200万字不等的课外阅读量。由北京师范大学青少年网瘾防治研究中心等机构推出的《2012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网络生活方式蓝皮书》却显示,如今每天都会上网的学生高达82.9%,70.4%的学生平均每天上网两小时以内,10.6%的学生趋于过度用网。显然,中小学生目前更倾向于快餐式、娱乐化阅读,阅读的质量也大打折扣。寒假来临,家长们不妨引导孩子们利用这段宝贵的时光,静下心来品味经典作品,愉悦身心,过一个充实而快乐的假期。“涵涵,别玩了,去看书吧。”妈妈提醒着。“好的,马上。”涵涵答应得挺痛快。20分钟之后,涵涵依然坐在电脑前没动窝儿,全神贯注地玩《大战植物僵尸》游戏。张涵,读小学四年级。妈妈要求她在寒假期间,每天晚上用一个小时读课外书。几天下来,张涵基本上能保证阅读,但每晚都需要妈妈催促。有时候,她也和妈妈讨价还价:“我今天能不能看网络小说?”在计算机、手机、iPad伴随下成长起来的中小学生,迷恋电子游戏,也很容易接受网络和手机等阅读方式,对穿越、轻松搞怪、调侃等网络文学更是没有隔膜,一些学生开始以网络阅读、手机阅读代替纸质阅读。很多孩子成“网络控”如今,在地铁、公交车上,时常看到身着校服的学生拿着手机津津有味地读电子书,或在线阅读。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和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首份“全国小学生阅读状况在线调查”显示,互联网和手机已经成为小学生的重要阅读渠道。在4~6年级小学生网民中,有46.7%的人把“看书、看报、看期刊”作为自己的主要网络活动之一,但网络使用的娱乐化倾向较为明显,55.6%多数小学生网民的主要网络活动之一是玩电子游戏,小学生的手机阅读率为31.3%。另外,一些网络小说、穿越小说在中小学生中也很有市场,不少学生借助iPad在线阅读。调查显示,目前中学生获得阅读资料的渠道除“去书店购买图书”之外,有43.6%的学生“用电脑、手机、电子书等阅读工具”,29.4%的学生“网上购买图书”,28.4%的学生“在线阅读”。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中小学生比较喜欢跟风,有同学在网上看言情、穿越、虚幻、搞怪小说,自己也跟着学,于是乎很快在一个小圈子中就流行起来。北京海淀区某示范校初二学生叶聪告诉记者:“最近一段时间,班上的女生都在网上看小说《甄嬛传》《步步惊心》《跨过千年来爱你》,课间的时候就凑在一起聊,如果我不看,和同学在一起就少了一个谈话的内容,显得很另类,慢慢地就和她们没有共同语言了。所以,尽管我以前基本上不看网络小说,但从上学期开始有所改变,不然,在同学中会落伍的。”除了读网络小说,一些孩子热衷于看微博、发微博、看QQ日志、看贴吧,以及手机新闻等等,这种“碎片化”的网络阅读的方式,在当下中小学生中也渐成趋势。一些老师向记者透露,有七八成中学生根本不读名著,在部分知名的示范中学也是如此。“现在的中学生普遍不愿读名著,网络文学、言情小说是他们的首选。”《中国儿童早期阅读研究报告》指出:近年,图书多了一个竞争者——网络。计算机的互动程序很容易吸引孩子,但孩子若是迷上打电脑游戏,而不懂得控制时间,那么网络带给儿童的就不仅是娱乐和便捷,而是无形的危害了。经典作品是阅读首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一年平均每人读书64本。上海在中国排名第一,只有8本;而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不到一本。北京大学教授、著名作家曹文轩透露的数字也值得我们深思:“一个普通的美国高中生,一学年要阅读15个剧本、36部长篇小说,还要在课堂上学习和讨论各种文学流派。中国孩子一学年读两部长篇小说的人不多,而且读的书普遍品质不高,青少年远离经典已成为普遍现象。”缺失经典阅读的直接后果之一是中小学生写作水平普遍偏低,写作文的时候每每题材贫乏、平铺直叙,缺乏想象力、创造力;其次是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当很多成绩优异的学生参加高校自主招生面试时,“虐待动物”“文化软实力”“中国制造,外国企业盈利”“建立怎样的机制鼓励‘见义勇为’”等这些有深度、有文化内涵、需要独到见解的综合性问题,往往让他们不知所措。而这些,求助于临时的考前辅导是很难奏效的,它需要学生多年的阅读积累与思考的积淀。有专家将阅读分为休闲娱乐性阅读、获取资讯性阅读、理解性阅读和修养性阅读四个层次。前两类属于了解知识的功利性阅读,而通过阅读经典作品感悟体味人生,则有助于提高自我修养。相比之下,现在孩子普遍缺乏理解性阅读和修养性阅读,即阅读经典作品少,这往往导致思考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的欠缺。一个不读书的人是一个缺少精神力量的人。教育专家朱永新认为:“如果把精神成长与躯体成长做个比较的话,躯体的成

含秀****66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