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不需要节约了吗? 第一篇:不需要节约了吗?最近,国务院作出部署,用3年的时间在全国开展资源节约活动。“节约”这个似乎生疏的词又一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我们曾经因为物质匮乏而节衣缩食,曾经因为白手起家而厉行节俭,现在好不容易生活好了,又大力倡导节约,有这个必要吗?20多年经济的快速增长,13亿人的温饱基本解决。在有些人看来,不再需要锱铢必较地算计,不再需要集腋成裘地筹谋。不少人追求的是高档的装修,高质量的生活,随心所欲地“一次性消费”……周总理的睡衣,朱总司令的扁担,艰苦创业,勤劳节俭,那些曾经让我们景仰的品质、感动的精神,似乎尘封于记忆深处。我们真的不需要节约了吗?在尽情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之时,人们开始意识到,承载我们幸福的这片土地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许多年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资源的过高消耗换来的,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和过度的消费方式带来了生活的快速改善,也带来了生态的不堪重负。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显现。一方面是人均资源捉襟见肘。我们的土地以脆弱的生态状况,承受着历史上最多的人口和最强的发展压力:人均自然资源远远低于世界平均值:可耕地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5,水资源为1/4,森林为1/7,石油储量仅为2.3%……一方面是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我们每创造一美元国民生产值所消耗的煤、电等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而水资源消耗,我国万元GDp用水量是美国的近10倍、日本的24倍。近2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了6倍,而资源的消耗却增长了几十倍。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告诉我们:现有资源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保证程度已相当吃紧,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承载力相当脆弱。倘若我们为一代人的享受断送了未来发展的根基,我们的民族会不会因此而面临困境?倘若我们为一时的富裕毁掉了中华文明的母土,十几亿之众的人口又将去何处寻找失落的家园?厉行节约,是我们应对资源短缺的唯一选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一种生产伦理,节约可以促使生产者降低成本,节约原料,减少能耗,变粗放式经营为集约式经营,从而大幅度提高劳动效率,增加收益。作为一种消费伦理,节约可以推动我们珍爱本已十分紧缺的资源,确立一种简单质朴的生活方式和永续发展的消费方式,树立崇尚适度物质生活和丰富精神追求的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厉行节约,也是我们跨越关键时期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达到1000美元,居民消费进入了新的结构升级阶段。人均占有住房面积的增加,每千人拥有汽车数量的提高,家用电器拥有率的飙升等等,一切随之而来的变化都会使人均资源消耗呈增长趋势。而城市化速度加快带来日益膨胀的城市人口,还在要求更多的资源支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严峻的现实要求我们树立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为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幸福的生活传之久远,我们需要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回荡在中华大地,扎根在每个人心中。第二篇:今天你节约了吗演讲稿今天你节约了吗演讲稿今天你节约了吗演讲稿曾几何时,“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常在耳边回响。曾几何时,“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比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仍在心头萦绕。曾几何时,伟大领袖毛泽东掷地有声的一句话:“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指引着几代人艰苦创业、自力更生。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但在这里,我更想要说明的一点是,其实它也是当今中国现实国情的必然选择!那么,中国的现在国情是什么?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环境承载力已接近极限,这就是中国现实的国情!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相当一部分人的节约意识还非常淡薄,铺张浪费的现象随处可见。你看,大白天办公室灯火通明;居室中空调大开,四季如春;家用电器关机后仍处于待机状态;洗碗时细水长流……如此等等,等等如此,有媒体报道说,某些地区政府公务人员1天的耗电量,够普通百姓用上19天!这些种种的迹象后面,反映出了什么?反映出了我们某些部门和单位中铺张浪费现象的严重性,更反映出了我们一部分人节约意识的淡薄!第1文秘版权所有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这样一句古话:“万览前贤国与家,成曲勤俭败由奢”。历史反复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社会是难以自立自强的;同样,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繁荣昌盛的。勤俭节约,不是一时的话题,而是永恒的话题!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的现实不能改变,只能直面,但铺张浪费的生活方式却是可以改变的!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每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摒弃日常生活中浪费的习惯,思想上树立崇尚俭朴,以勤俭节约为荣、铺张浪费为耻的思想,努力做到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只要我们稍微关注一下的话,就会发现,很多举手之劳就

安双****文章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