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与家长沟通案例(含5篇).docx / 文档详情
与家长沟通案例(含5篇).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6
约9.9千字
约18页
0
23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与家长沟通案例(含5篇).docx

与家长沟通案例(含5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与家长沟通案例(含5篇)

第一篇:与家长沟通案例案例1:我们班有个小朋友王中渝,她是一个文静、听话的小朋友,之前和家长的沟通也比较良好。可是有一天早上,她妈妈很着急的来问我,为什么宝贝今天早上不想来上幼儿园了。我一听觉得可能是因为昨天她和其他小朋友一直聊天,我提醒了很多次都没有用,所以我批评了她的缘故。于是我问家长:“怎么会呢,宝贝一直很喜欢上幼儿园呢!”,家长说小朋友觉得老师批评了她,所以不想上幼儿园。家长的回答肯定了我的想法。我对家长解释道:“是的,昨天宝贝一直在跟她喜欢的小朋友聊天,我提醒了宝贝很多次,她还是在聊天,因为马上要进行我们的阅读课,我就点名提醒了她。上完课,我也耐心的跟宝贝说了,请她上课的时候安静的听老师讲。宝贝一直很听话,自尊心也很强,一直在幼儿园都是受到表扬,所以可能我批评了她,她会觉得很不好受,我再来和她说一说。”当着家长的面,我和小朋友也进行了沟通,并告诉她,改正了就是乖宝贝,老师依然很喜欢她。家长的心情也得到平复。这个时候我也趁热打铁传递挫折教育观:“宝贝一直都很乖,但小朋友难免调皮,受到批评对她来说也是一种考验,受点小小的挫折对她也是一种帮助,我们一起来帮助宝贝在挫折中不断成长!”家长赞同了我的观点,并满意的离开。案例2:浚浚是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儿,家里人很是宠爱。不过最近一段时间,他出现了喜欢咬人的现象,今天在和琪琪争抢椅子的时候又咬了小朋友。我认为有必要和家长沟通一下,让家长了解小朋友在幼儿园的表现。首先,我给琪琪的家长打了电话,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并表达了歉意。其次,在放学的时候,我请了双方家长都留下来做一个沟通。我先向被咬的小朋友的家长表明歉意紧接着我描述了事情发生的状况和原因。紧接着我对家长说:“其实在这个时期宝贝处于物权意识的关键期,对自己的东西很看重,所以常常出现争抢东西的情况。我们这个时候可以适当引导他们学习不要争抢玩具,要互相谦让。”说完了浚浚家长也赶紧和琪琪道歉并让自己的孩子给琪琪道歉,没想到浚浚不愿意道歉并要拉着爷爷离开,我想浚浚应该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是又想逃避自己的错误,这个时候我蹲下来对浚浚说:“宝贝,我知道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啦,我们改正了就是乖宝宝哦!老师也一样会喜欢你的。”最后这件事情之后,我也常常注意提醒浚浚,要勇敢的面对自己的错误。第二篇:家长与孩子沟通案例家长与孩子沟通案例父母与孩子沟通是子女教育必须遇到的问题,家长怎么与孩子沟通这直接关系到子女教育的效果;那有没有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圣经呢?那就是:家长与孩子沟通案例。通过家长与孩子沟通案例我们可以轻易的知道家长怎么与孩子沟通,哪些沟通的方法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好,现在我们开始通过简单的案例来学习家长怎么与孩子沟通。家长与孩子沟通案例一:平等相处小明已经5岁了,在家里,父母叫他做事情时常常会这样说,“去把杯子拿来”,“把报纸拿来”,“赶快去弹钢琴”。虽然有时候小明很愿意去做这些事情,可是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反倒没有动力了。子女教育网点评:“把杯子拿来”和“帮妈妈把杯子拿来”两句话,在成人听起来差不多,但孩子的感受却会有很大的不同。孩子虽小,但同样不喜欢命令式口吻,喜欢受人委托。所以,每当父母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时,作为孩子的养育者,如果总是难以忘记自己“教育者”的角色,就会在和孩子沟通时难以保持平等的地位,“你要”、“你应该”、“你不能”等词语会常常挂在嘴边,其结果是家长谈得越多,就越可能说一些不该说的话,这样,孩子就渐渐失去了与家长交流的愿望。中国网瘾心理教育-您身边的免费教育顾问家长与孩子沟通案例二:学会倾听孩子3岁的小新是家里的小皇帝,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十分宠爱。小新的爱好是看图画书,等爸妈回来,他就要手舞足蹈地跟父母汇报“读后感”,但由于他说话不清楚、表达吃力,爸爸往往听到一半就看报纸去了,任由小新自说自话。子女教育网点评: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候,往往只顾自己“畅所欲言”,这其实是在堵塞孩子的耳朵或让他们闭嘴,发展下去就会演变成为最常见的错误――说教。孩子也有渴望交流的愿望,他们也希望自己的话能被好好倾听。每当孩子跟父母说话时,父母应尽可能放下手头上的事情,全神贯注地听孩子说话,这能让孩子觉得父母很在意听他说话,孩子感到受到尊重和鼓励,会很愿意说出自己心里的感受。家长与孩子沟通案例三:勿以亲友做对比“你看,隔壁的小涛都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了,你还什么都不会,你怎样才能赶上人家啊?”“楼下的那个妮妮实在太不像话了,去年读一年级以来,数学从来没考及格过,将来你可别这样。”读大班的小菲现在最怕听到妈妈提小涛、妮妮,原来大家常常在一块玩,可是自从听了妈妈的唠叨,她都不知道自己还要不要和他们一块玩了。子女教育网点评:儿童由于抽象思维尚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在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时候,不要给他们一个笼统的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与家长沟通案例(含5篇)

文档大小:23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