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两国教育体制的差异及学术交流.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6
约1.2万字
约21页
0
26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俄两国教育体制的差异及学术交流.docx

中俄两国教育体制的差异及学术交流.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俄两国教育体制的差异及学术交流

第一篇:中俄两国教育体制的差异及学术交流中俄两国教育体制的差异及学术交流中俄两国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历史进程,造就了中俄两国自古就形成的两种内涵和形态各异的文化模式。中国与俄罗斯是世界上毗邻的举足轻重的两个大国,具有地缘优势、人文优势、经济互补优势,中俄两国文化及教育体制的异同,寻求发展契机,有利于促进中俄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中俄两国学术文化的交流,对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巩固具有重要的影响。中国是亚洲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其文化是土生土长的本土文化与近代西域文化,还有周边文化的少量结合。历经数千年的抉择、砥砺和发展,自晋以来逐步形成了以儒、释、道为支柱,诸子百家学说并行不悖的思想建构与文化底蕴。中华文化有史以来一直是东方文化的代表与轴心。鸦片战争之前,由于地理位置的封闭性和文明的自创性,中国文化没有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刷与动摇。而随着现代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要求,与全球文化贯通,并取它国之精华,排它国之糟粕,已成为中国富国强兵、富民强体的必选之路。俄罗斯地处欧亚大陆板块结合处,地理位置相对开阔,近邻文化比较发达,与外界交往甚密。它的文化正是在周边多种文化的撞击和渗透下逐步形成的,并无根深蒂固的本土化,因而属于典型的嫁接文化或边缘文化。历史上,俄罗斯既受到过西方文化的长期熏陶,也曾沐浴了东方文化的洗礼,因此形成了东西方文化集于一身的东西合璧的文化。中俄两国的文化的起源和属性影响着中俄两国教育体制及学术交流。中俄两国的教育体制有许多相同及类似的地方。首先,教育都肩负着沉重的时代责任与历史重托,并面临严峻的挑战;其次,针对教育的改革均在积极探索和不断实施之中,围绕政府——社会——学校的关系,不断明晰着各自的定位和作用;最后,都有较严格和完善的学位管理、教师培养与任用、学生激励与淘汰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与此同时,中俄两国的教育体制也存在许多不同及差别,主要反映在:第一,在考试和招生环节上,俄罗斯的考试命题与选拔由各学校乃至院系独自进行,而中国则一直采取国家或省市统一命题、集中录取的方式;第二,在教学方式、学习条件、学术氛围,学术交流与往来,学生能动性、自主性及发散、创新意识的培养等方面,两国间存在明显差距,这种差距也是中国同西方国家带有共性的差别和差距;第三,在学生就读方式及后勤服务管理上,中国以严格统一的“住校制”为主,学校各项后勤服务保障部门和设施完善,但也由此存在机构人员庞杂,效率低等弱点,现正通过社会化企业化的改革,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扬长避短。俄罗斯学校普遍实行“走读制”,学校整体效率及效益虽高,但同时亦有管理不严、生活不便等不足;第四,在高校方面,在本科以上学位管理上,中国是“本科—硕士—博士”培养体系,而俄罗斯则多为“硕士,而五年连读“硕士—副博士”体系;在高校教师任用及职称评聘等环节上,俄罗斯相当严格。全俄高校教授、副教授队伍少而精,反映出国家和社会对“教授”质量的注重及严格界定,也使得教授的地位与作用在教学和科研中得到充分展现;第五,在教育文化方面,中国文化一直以“中学”为主体,无论经过怎样的改革与革命,“中学”始终在中国大文化平台中居于主导地位。尽管在某些制度设计和规则制定上中国越来越多地引进了西方国家的经验,在某些方面越来越像西方国家模仿,但“西学”主要属于知识层面的东西,它无力撼动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而且,任何外来文化传到中国后都要经历一个“中国化”的过程,也就是所谓的洋为中用。因而此“西学”已非彼“西学”。这正是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够博采众长而本色不易、渐进发展而非大起大落的根本原因。俄罗斯文化的阴阳两极性决定了它的无根基性、无本体性,因而对东西方两种文化均采取了知识性的态度:在遇到西方文化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便掉头向东方文化求解,而在东方文化中难以实现的目标则依靠西方文化来变通,与西方国家打交道时依循西方文化,与东方国家交往时则运用东方文化;用使自己亚洲化的方法克制亚洲,用使自己欧洲化的方法制胜欧洲。而且,每一次文化转变都像一场押注,其手段之激,方式之烈,后果之难以预料,实属罕见。例如:苏联解体后的自由派先锋波波夫、盖达尔以及叶利钦的首席谋士布尔布利斯就曾建议“用最资本主义的方法改造俄罗斯”,而“无需任何民族性的掩饰”。第六,教育体制的差异影响着两国人民对家和国理解的不同。在中国人的意识里,家庭和家族的利益要高于国家利益,“百善孝为先”,孝道利家是上至统治者下至平民百姓无不恪守的道德准则。对个人来讲,家族即他的世界,家族在则世界在,家族若瓦解世界也就不存在了。因此一般来讲,中国人对家的关心超过了对国的关心,在面临家族利益与国家利益的选择时,中国人往往首选前者,再选后者。当然也有例外,毕竟中国有很多舍生取义的大贤、大可。所以我们暂且不能一概而论。在俄罗斯文化中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中俄两国教育体制的差异及学术交流

文档大小:26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