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共5则).docx / 文档详情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共5则).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6
约1.4万字
约24页
0
27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共5则).docx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共5则).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共5则)

第一篇: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战略演变历程摘要:中国改革的基本内容,是从集中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从1956年9月的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对中国的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到现在,中国的经济改革已经进行了半个世纪,本文的主题,就是对这五十多年来在中国进行的各种改革采取鸟瞰式的分析。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一、行政性分权(1958--1978年)(一)政策实施背景1956年9月,中共中央八大一次会议要求按照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精神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并决定从1958年初开始实施。(二)政策实施内容1958年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向各级地方政府放权让利。改革的重点是在各级行政机关之间划分权利和利益。在保持计划经济用行政命令配置资源的总框架不变条件下向地方政府层层分权所形成的分权型计划经济体制,和农村的人民公社一起,构成了“大跃进”的制度基础。1958年经济管理体制的下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的方面:下放计划权;下放企业管辖权;下放物资分配权;下放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权、投资和信贷管理权;下放财政权和税收权;下放劳动管理权。(三)政策实施效果由于权利下放,各级政府获得的权利正好迎合了各自的利益,结果造成了经济混乱,经济效率大幅度下降,耗费大量资源所换得的,只是一大堆为了邀功请赏而制造的虚夸数字,经济陷入严重困难。要摆脱集权的计划经济就是死,分权的计划经济就是乱这一两难境地,唯一的出路就是进行市场取向的改革,建立由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但是由于存在社会主义只能采取行政命令配置资源这样的意识形态的障碍,市场取向改革很难在政治上被接受,于是,进行向地方政府下放计划权利几乎成了唯一可能的改革选择。1960年,中国中央重新实施集中计划经济制度,克服“大跃进”和“反右倾”造成的严重经济困难。恢复经济秩序的同时,集中计划经济的低效率等弊病又都卷土重来,从而进行下一轮的权利下放,导致了经济长时间的混乱。二、增量改革(1979--1993年)(一)政策实施背景中国经济在经历了开始阶段扩大企业自主权试验不成功、国有经济改革停顿不前的情况下,采取一些修补的办法维持国有经济运转,采取扩大企业自主权的策略。当国有企业的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陷入困境后,改革主要力量逐渐由城市国有经济转向农村非国有经济方面,寻找新的生长点,成为主流改革思想。这种战略即增量改革战略。(二)政策实施内容农业方面,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允许农民根据自愿实行家庭承包制度,中国推行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使农民拥有了自己的财产权利,即土地控制权和收益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中国农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非国有企业方面,从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包产到户”合法化以后,国家对市场经济制度的思想禁锢得以打开,消除阻碍非国有经济发展的思想和政策障碍,集体所有和个体所有的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市场力量在中国市场经济资源配置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对外政策方面,实行对外开放,把一部分具有适宜条件的地区与世界市场联系起来,发挥“后发性优势”,引入竞争力量,加速市场的形成和壮大。同时建立经济实验区,实行改革开放的“地区推进”。资源配置方面,出现了“双轨制”,即为了使非国有企业能够在计划配置资源的体系还没有被打破的条件下生存,中国作出了一种特殊的制度安排,使它们能够通过市场渠道取得原材料等的供应和销售自己的产品,这就是价格和其它方面的双轨制。(三)政策实施效果10余年的增量改革,给中国经济带来了高速增长。在1978--1900年的12中,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6%,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1%。同时,“双轨制”的确定,为非国有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准备了基本的经营环境,对非国有经济和整个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起了良好作用。采取增量改革战略,为的是减少改革阻力,积蓄改革力量,缩短改革进程,最终目标还是建立统一的市场经济体系,因此,改革终归要推进到国有部门。但是,中国并没有抓住时机,没有及时实现改革战略偏向国有经济的转变,导致国有部门改革滞后。经济体系中的漏洞和体系制度方面的矛盾,威胁着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长期的增量改革策略导致国有企业的财务状况日益恶化,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同时,由于国有企业的财务负担和不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中国经济的通胀压力加大。中国经济命令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制度并存的状态为利用行政垄断牟取私利的“寻租活动”日益猖獗,行政腐败广泛蔓延。由于户籍、地理、行业等因素的制约,中国在增量改革时期,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拉大,社会稳定受到威胁。三、整体推进(1994年至今)(一)政策实施背景长期实施双轨制的改革措施,暴露出很多局限性与消极影响。1984年中国十二届三中全会决议通过改革战略重点转向国有部门,使企业成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共5则)

文档大小:27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