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 第一篇: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平时作业及答案《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平时作业一一、指出下列段落所属的作家、作品(每小题3分,共30分)1、但现在从惯于北方的眼睛看来,却很值得惊异了: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蘩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暗缘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鲁迅)(在酒楼上)2我在少年时,看见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这实在很可笑,也可怜。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飞回来了,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鲁迅)(在酒楼上)3、当最末次开炉的那一日,是怎样地骇人的景象呵!哗拉拉地腾上一道白气的时候,地面也觉得动摇。那白气到天半便变成白云。罩住了这处所,渐渐现出绯红颜色,映得一切都如桃花。(鲁迅)(铸剑)4、菱叶差池了水面,约半荡,余则是白水。太阳当顶时,林茂无鸟声,过路人不见水的过去。如果是熟客,绕到进口的地方进去玩,一眼要上下闪,天与水。停了脚,水里唧唧响,——水仿佛是这一个一个声音填的!(废名)(菱荡)5、吴老太爷脸色像纸一般白,嘴唇上满布着白沫,头颅歪垂着。黄绫套子的《太上感应篇》啪的一声落在地下。„„(茅盾)(子夜)6、可是到了冬天,那个坍塌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沈从文)(翠翠)7、坐在那里,他不忙了。眼前的一切都是熟习的,可爱的,就是坐着死去,他仿佛也很乐意。歇了老大半天,他到桥头吃了碗老豆腐:醋,酱油,花椒油,韭菜末,被热的雪白的豆腐一烫,发出点顶香美的味儿,香得使祥子要闭住气;捧着碗,看着那深绿的韮菜末儿,他的手不住的哆嗦。(老舍)(骆驼祥子)8、柳原看着她道:‘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类的话。„„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张爱玲)(倾城之恋)9、阎家山这地方有点古怪;村西头是砖楼房,中间是平房,东头的老槐树下是一排二三十孔土窑。地势看来也还平,可是从房顶上看起来,从西到东却是一道斜坡。(赵树理)(李有才板话)10、在近来的连日的大雨里,我依然早上撑着伞上公司去,下午撑着伞回家,每天都如此。(施蛰存)(梅雨之夕)二、填写下列作品的作者(每小题2分,共20分)1、《二马》:老舍2、《桃园》:冯文炳3、《生死场》:萧红4、《京华烟云》:林语堂5、《林家铺子》:茅盾6、《长河》:沈从文7、《伤逝》:鲁迅8、《小二黑结婚》:赵树理9、《金锁记》:张爱玲10、《萧萧》:沈从文三、阅读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可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两题回答。每题的答题字数至少要求在200字。)1、阅读(最好能朗读)《铸剑》中关于“铸剑开炉”、“以头相搏”的场面描写,细心体会鲁迅丰富的想象力,诡奇而绚丽的文字。对比你原来读过的鲁迅作品,谈谈你对鲁迅的语言风格有什么新的体认?①“三头相搏”是前一个高潮,使黑的人和眉间尺的人格与精神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3分)②“复仇”主题鲁迅式的思考与开掘都是从复仇完成以后开始的。于是出现了后一个高潮――“大出丧”变成全民瞻仰的“狂欢节”。(4分)③前一个高潮体现了复仇的崇高、神圣与诗意,后一个高潮体现了复仇面对愚昧的群众,消解为无,无效,无意义。(4分)④小说显然出现两个调子:悲壮、崇高和嘲讽、荒谬。(4分)2、《边城》中,翠翠、祖父、二老、大老„„这样一些善良美好的人,却得不到他们所期望的幸福,作者对这样的悲剧有怎样的感悟和情感反映?请联系作品作简要分析。①《边城》是沈从文“湘西世界”理想人生的集中代表,也体现了他的文学理想。②小说描写的理想生活不仅是一个浪漫温馨的爱情故事,而且是一个爱情悲剧。但作者对这一切似乎并不怎么悲伤。在作者看来,翠翠、祖父、大老、二老的命运是自然的安排,是人生常态。当地民风如此,生活如此。作者用诗化的抒情手法表现了这一生活。③作者一方面在思索“湘西世界”“常态”的同时,另一方面已预测到“湘西世界”无法挽回的历史命运。“白塔”的倒掉又重修,象征一个原始而古老的湘西的终结,和对重造湘西未来的渴望。3、细心体味《梅雨之夕》中的“我”与那位躲雨的“姑娘”邂逅相遇中的“心理过程”并简要分析“我”的形象。①主人公“我”在刻板单调的职业和家庭生活中,按照规定的样式扮演合格的职员和丈夫的角色,但内心深处都隐藏着对另一种情趣的渴望。(3分)②他渴望一点奇遇,或借一点因由,自己来构造这个奇遇。(2分)③体味“我”的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比

音景****ka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