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新发展. 第一篇: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新发展.2010年5月理论学刊May.2010第5期总第195期TheoryJournalNo.5Ser.No.195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新发展冯国芳(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人文社科部,上海201620〔摘要〕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针对当代中国发展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客观实际进行理论创新,在指导思想、核心内容、价值目标、方法和机制等方面发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909(201005-0016-04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发展中的国际国内实际,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为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创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思想,指导着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的主体性。所谓主体性,是指人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交往是个人主体意识形成的重要条件,交往形成集体意识,交往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网络普遍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的现代社会,我们所说的主体并不是孤立个体的张扬,更不是个性的膨胀,而是主体与主体相互联系中表现出来的集体意识,从而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坚持主体性,正是坚持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即以人民群众为本,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全面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坚持把“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思想和“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观念,指导着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发挥其渗透性。所谓渗透性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也应当渗透到日常的经济、社会生活和各项管理工作过程中去,渗透到专业课教学、社会实践和国民教育全过程中去。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结合着经济社会工作一道做深做细,才能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是通过自己的工作为各行各业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提供思想保证,为各行各业完成建设任务提供精神动力,它的工作必然要紧密结合各行各业的工作,联系各个领域的实际,渗透到各行各业的工作过程中去,否则便无法为各行各业提供精神动力和方向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的事业。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求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其意识形态性的发挥。在新的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肩负着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首要任务,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要求,构建宣传思想工作的科学体系,提高党领导宣传思想工作的水平和能力,才能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不断巩固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是指它的政治性、阶级性,也就是说它明确地属于一个阶级,并为这个阶级的根本利益服务,其作用在于维护一个特定社会的统治阶级的统治。”[1]在当代中国,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就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科学发展观就是我们的科学社会主义。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需要,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需要。”[2]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从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规律说,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如果这个阵地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社会**甚至丧失政权。敌对势力要搞乱一个社会、颠覆一个政权,往往总是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突破口,先从搞乱人们的思想下手。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思想政治教育创设核心内容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是该社会所特有的文化、文明的精神实质和显著标志,是其赖以维系的精神支柱,也是社会决策的动机和目的之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

书錦****by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