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学生作文消极心理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中学生作文消极心理的调查报告初中生作文消极心理的调查报告调查概况从2012年10月至2012年11月,我对初中生作文心理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红旗中学的学生及部分教师。调查方式为问卷、座谈、听课、看作业、浏览教学档案等。调查内容:其一,中学生对作文的基本态度;其二,形成这种态度的原因;其三,对作文教学现状的看法、希望和建议。调查中,回收问卷196份,浏览学生作文、日记、读书笔记98本,听作文课5节、就不同对象座谈12次,对中学生作文中的负面心理作了重点调查研究。调查目标1、通过调查,从心理角度总结出中学生作文负面心理的表现。2、通过分析,对中学生作文负面心理的成因进行解剖,并寻求建立全新的作文教学机制。调查对象红旗中学的学生及部分教师。调查形式问卷,座谈,听课,看作业,浏览教学档案调查时间1个月一、现象表述:从2012年10月至2012年11月,我对中学生作文心理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红旗中学的学生及部分教师。调查方式为问卷、座谈、听课、看作业、浏览教学档案等。调查内容:一、中学生对作文的基本态度;二、形成这种态度的原因;1三、对作文教学现状的看法、希望和建议。调查中,回收问卷196份,浏览学生作文、日记、读书笔记98本,听作文课5节,就不同对象座谈12次,研讨活动5次,对中学生作文中的消极心理作了重点调查研究。基本情况如下:二、消极心理的表现:1、畏惧、厌恶心理。问卷显示,不喜欢、害怕作文的学生,初一年级约38.5%,初二约49%,初三年级约56%,有随年级增高之势。2、怠惰、依赖心理。这两种心理表现于作文的全过程。关于观察。注意观察并有兴趣的占13%,缺乏观察兴趣、不注意观察的占36%,观察时能展开联想、想象的占18%,看了没想的33%,及时将观察记录下来的28%。关于日记。初一年级的学生大多没有写日记的要求和习惯。初二初三年级的学生情况是:学生自己想写的27%,老师布置了才写的54%,每周写1次的26%,偶尔写的34%,每天写的仅占9%,只写一两句话的占15%。关于阅读。初一初二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时间较多,尚有10%的学生不看课外书籍,29%的学生有时看,在老师要求下能摘抄优美句段的26%,写过读书感想的只占9%。而初三年级学生大多缺少课外阅读的时间,没看课外书籍的竟然占60%。关于素材的来源。我随机查阅了50名学生的作文,并与师生座谈了解材料来源结果如下:他人材料的竟占61%。在抽样调查的196份问卷中,有38%的问卷显示自己的作文材料是从范文中找出来的。关于作文中的表达。我们对100名学生的追踪调查显示,希望并乐意采用教师所列提纲的占78%,有开头结尾句的占49%。关于作文后的修改。能自觉修改的占26%,老师批改后只看分数的占37%,兼看批注的占33%。3、感情漠然,失真失诚。不少学生作文或感情漠然,辞不言情。一个初一年级学生写暑假随父母到北京旅游观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文中只有升旗的简单经过,却没有那种心驰神往的心情和观看时的感受和想象,似乎这件很有意义的事,并未掀起中中学生心中的波澜。还有一些作文,初看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一细查,发现这些文章大多是抄来的。如在一次《我心中的21世纪》中,仅初一年级从报刊上抄来应付的占55%。这些写假人假事假经历的“胡编式”作文、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没有经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没有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和认识,没有经过自己情感的撞击与参与,不是自我真情的流露和抒发,这对于养成好的文风和人品都是极为不利的。4、应试应付,奉命作文。一名作文能力很强的初二年级学生却以一篇被评为98分的作文应付了同一学年中的三次考试,其原因是“要保证不丢分,保住名次”。这种心理是否有代表性?且看196份问卷中“为什么写作文”的调查数据统计:值比自身的发展和交流的需要,在学生的心目中占有更高的地位。这部分人缺乏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动机,从而把自己沦为分数的奴隶。综上所述,缺乏主动、缺乏兴趣、缺乏自信、缺乏激情、缺乏真情实感、缺乏创新意识是中学生作文不健康心态的主要表现。这些消极心理,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消极心理的成因对消极心理的成因,我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综合如下:1、重“作文”,轻“做人”。这种“人”、“文”错位的现象广泛存在于旧作文机制的各要素中。老师们尖锐地指出:过去的作文教学存在着“一手软,一手硬”、“一类虚,一类实”的现象,即“人文性”是“软件”,是“虚晃一枪”,而“工具性”则是“硬件”,是“实体”;在教育评估上,是“一眼闭,一眼睁”,即对人文素质忽视,眼睛盯的是分数;出版部门是“一边收,一边发”,即以“创收”为目的,出版发行各种提供现成答案和范文的小册子,让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作为主导的教师更是难辞其咎,广泛存在着“

是你****嘉嘉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