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学常识专题训练(合集5篇).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6
约3.1万字
约54页
0
50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考文学常识专题训练(合集5篇).docx

中考文学常识专题训练(合集5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考文学常识专题训练(合集5篇)

第一篇:中考文学常识专题训练中考文学常识专题训练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醉翁亭记》、《出师表》、《捕蛇者说》、《陋室铭》中的“记”、“表”、“说”、“铭”都是古代文体的名称。其中“表”是奏议的一种。B.成语“一鼓作气”、“鸿鹄之志”分别出自《左传•曹刿论战》和《史记•陈涉世家》。C.《范进中举》选自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D.《天净沙•秋思》和《山坡羊•潼关怀古》都是元曲,其中“天净沙”、“山坡羊”是曲牌名,“秋思”、“潼关怀古”是题目。2.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中,有个“倒拔垂杨柳”的好汉,他的名字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出自《西游记》,请你用概括的语言,再写出其中一个有孙悟空故事的名字:3.选出说法有错的一项()A.《望天门山》《渭城曲》《春夜喜雨》都是唐朝诗人写的诗歌。B.《出师表》中的“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C.成语“一鼓作气”、“扑朔迷离”、“讳疾忌医”分别出自于《曹刿论战》《口技》《扁鹊见蔡桓公》。篇小说集。D.《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陌上桑》选自于《诗经》。)。7.下面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三部分。B.《春》是抒情散文,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C.《皇帝的新装》作者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世界著名的儿童文学家。D.书信结尾的“此致”,一般在正文后另起—行空两格写;“敬礼”在“此致”下一行顶格写。8.下面的话出自哪篇课文?描写的人物是谁?(1)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篇名:《》人物:____________(2)他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的大门的钥匙。篇名:《》人物:____________)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名句。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唐诗《春夜喜雨》中的名句。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是宋词《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天净沙”是词牌,“秋思”是题目。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唐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这首诗中描写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10.下面三个人物分别出自哪部分文学作品(①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②杨修《三国演义》③鲁达《水浒传》)11.下面有关文化知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B.科举考试规定,秀才到省会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的为“举人”。C.古代把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阳。如“河阳”便是黄河北岸。D.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的“五帝”指的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12.对一般书信的书写格式说法有误的是(A.第一行空两格写收信人的称呼,称呼后面加冒号。B.第二行空两格写正文。回行,顶格写正文。如果内容较多,可以分段写。C.结尾表示祝愿词语,如“祝”、“此致”等可以接正文写,也可以另起一行空两格写,“进步”、“敬礼”等要另起一行顶格写。D.在信文的右下方,分两行写:上一行署名,下一行写日期。)13.下列诗文的出处及作者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白居易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C.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宋•柳宗元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宋•陆游14.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的打“×”。)A.小说三要素是指人物、情节和结局。()B.论点和论据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C.戏剧,按照内容性质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D.论证方法指的是立论和驳论。(15.填空。A.我国的成语,有许多来自古诗文(或寓言)中,如“讳疾忌医”就见于韩非《扁鹊见蔡桓公》。请你从读过的古诗文(或寓言)中举出三例,并且说出作者和出处(或篇名)。);(1)成语___________见于___________的《》;(2)成语___________见于___________的《》;(3)成语___________见于___________的《B.中国古代“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文房四宝”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文具的统称。D.根据古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中考文学常识专题训练(合集5篇)

文档大小:50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