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人体生理学教案.docx / 文档详情
人体生理学教案.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6
约17.6万字
约327页
0
211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人体生理学教案.docx

人体生理学教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2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人体生理学教案

第一篇:人体生理学教案《人体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生理学:是研究正常机体生命活动的科学。第一节、兴奋性一、概念:机体(细胞)受刺激后发生反应的能力。二、反馈:(一)概念:被调节者通过反馈信息影响或作用于调节者。(二)负反馈:1、概念:反馈信息的作用与调节的作用相反。2、意义:使机体某些生理功能保持某一水平或某一数值。辨别与兴奋的概念。二、刺激:能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环境变化。三、反应:动作电位。四、阈刺激:引起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阈值与兴奋性的关系:反比)五、组织兴奋时其兴奋性的周期变化:1、绝对不应期:其兴奋性为0;2、相对不应期:其兴奋性较低;3、超常期:兴奋性高于正常;4、低常期:兴奋性低于正常。第二节人体与环境一、人体与外环境:1、概念:整个机体所处的环境。2、分类:(1)自然环境:海拔与人体RBC数量关系;(2)社会环境:为什么我们要读书?二、内环境:(一)、概念: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称细胞外液。体液: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二)、内环境的种类:血浆、组织液;脑脊液、淋巴液、房水、关节腔液。(三)、稳态(内环境的稳态)1、概念:内环境的各种理化因素在不断变化中保持相对的稳定。2、意义:为细胞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第三节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一、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一)神经调节(最重要)1、概念: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2、基本方式:反射。(1)概念: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机体产生的反应。(2)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N、中枢、传出N、效应器)。(3)类型:①、非条件反射:先天具有,数量有限,中枢位较低,反射弧固定。②、条件反射:后天获得,数量无限,中枢位较高,反射弧不固定。3、特点:速度快、范围准、持续时间短。(二)、体液调节:1、概念:通过体液因子(各种化学物质)对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2、特点:速度慢、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神经体液调节:(三)自身调节:(三)正反馈:1、概念:反馈信息的作用与调节的作用相同。2、意义:使机体某些生理功能需要彻底的完成。3、种类:①分娩,②排便,③排尿,④血液凝固。(四)前馈:调节者发出信息同时,又通过另外途径,作用于被调节者。总结:本章内容贯穿于全书。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一、单纯扩散(一)概念: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跨膜转运。(二)转运物质:O2,CO2,NH3.二、易化扩散(一)概念:非脂溶性小分子或离子在细胞膜蛋白的帮助下,由高浓度的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跨膜转运。根据膜蛋白的不同分类:(二)通道转运:1、通道的种类:电压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另外,以转运的物质分:Na通道,K通道,Ca通道。2、通道的状态:开放、失活、备用(后2种:关闭)3、转运物质:离子(K、Na、CI、Ca)4、影响离子转运的方向和转运量的因素:浓度差、电位差。(三)载体转运:1、转运物:小分子有机物(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2、特点:①特异性(专一性);②有饱和性③竞争性抑制三、主动转运(一)概念:通过泵蛋白耗能,将物质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的跨膜转运。(二)转运的物质:离子、小分子Na泵分解1ATP使3Na出细胞2K入细胞。四、入胞和出胞(一)概念:通过膜的运动将大分子或团块物质转运到细胞内或细胞外。(二)入胞:吞噬、吞饮(三)出胞:胞吐。总结:四种转运方式转运的物质。考题:1、O2进细胞单2、CO2出细胞单3、AA进C载4、Na进C离5、Na出C主6、K出C离7、K进C主8、白细胞吞噬细菌入9、激素分泌出10、N递质释放出第二节细胞的信号传导功能一、受体1、概念:存在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够接受化学三、局部电位1、概念:细胞受刺激时产生的微弱的电位变化。(未达到阈电位水平)2、意义:可改变细胞组织的兴奋性。①去极:使细胞的兴奋性增高;②复极:使细胞的兴奋性降低。3、特点:(与AP相比)①传导有衰减不能远传;信息的特殊蛋白质。2、基本功能:①识别载体结合的化学信息;②转发化学信息。二、类型:三类。见书。第三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一、静息电位(RP)(一)概念:细胞在静息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二)产生机制:1、生物电产生的条件:①细胞内外要有离子浓度差;②细胞膜对离子的选择通透性。2、RP产生:细胞安静时只有K通道开放,K离子外流,达到K的电-化学平衡电位。3、性质:外正内负。4、离子基础:K离子外流。二、动作电位(AP)1、概念:细胞受刺激时产生快速可逆可扩布的电位变化。2、几个名词:①极化:静息电位的状态;②去极化:RP的基础上膜电位负值减少;③复极化:去极后又回到极化状态;④超极化:RP的基础上膜电位负值增大;⑤超射:⑥锋电位:⑦后电位:3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人体生理学教案

文档大小:211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