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具体作品为例,对比分析五四时期与十七年时期的知识分子形象(大全五篇).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6
约5.1千字
约9页
0
17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以具体作品为例,对比分析五四时期与十七年时期的知识分子形象(大全五篇).docx

以具体作品为例,对比分析五四时期与十七年时期的知识分子形象(大全五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以具体作品为例,对比分析五四时期与十七年时期的知识分子形象(大全五篇)

第一篇:以具体作品为例,对比分析五四时期与十七年时期的知识分子形象以具体作品为例,对比分析五四时期与十七年时期的知识分子形象。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知识分子形象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且在五四和十七年时期两个时代中有着相互联系却又分明的特征和形象。五四时期和十七年时期的知识分子形象有着分割不开的共同特质。无论是在五四时期还是十七年时期的作品中的知识分子有脱胎于同一阶级,有着相同的阶级本质和思想,他们都关注于自身的命运,接受过有着强烈的人文情怀和个人意识,善于接触新生事物,接受过新思想的洗礼。如在《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和《青春之歌》中,主人公莎菲乘着个性解放的思潮走出家门,林道静则是在思想上承载着对旧制度的否定和对革命思潮的向往走上独立的道路的,他们在处于新旧时代和思想相互冲击的背景下,都通过个体意识摈弃旧事物并和反动邪恶势力进行抗争,为自己的命运和整个社会的解放和光明发出自己的怒吼,从这点来看,五四和十七年两个时期的知识分子“如出一体”。另一方面,五四时期和十七年时期的知识分子又有着因不同时代元素所渗透而导致的不同。从思想特征上来看,五四知识青年有着新思潮的印记。他们是时代中的“觉醒者”,积极寻找个人乃至社会的出路,但却是仅有的觉醒者,很多是五四时期的“零余人”,所以大都带有“生的苦闷”“性的苦闷”,他们寂寞、孤独、悲观、痛苦。丁玲笔下的莎菲即是这样一位向往自由解放的知识女性,她身上有五四个性解放的新兴思想的光辉,但在那样黑暗大多国民仍麻木的时代,她的自由理想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无法找到“对话人”,她的爱情理想则最后以对异性的彻底失望告终,她的“意识自觉”使他被看成另类,最终因对社会的彻底绝望而堕落、放弃,在莎菲的身上有着知识分子固有的探求精神,也存在着理想垮塌后的幻灭感受;而在十七年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的塑造则被蒙上了那时阶级斗争的印记,他们则由五四时期对自我和社会的批判转而为歌颂和赞扬,他们乐观积极,感情热烈,充满着革命激情和信心,《青春之歌》中林道静则是这样一位被革命所激发激情的革命青年女性,她对革命充满热情,积极向往,知识分子所被赋予的矛盾思想以完全被革命激情所取代。从命运上来看,从沉沦中“我”最终因精神追求和自由思想受到双重打击而以投海结束了自己的空虚命运和莎菲的命运中可看出,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形象大都带有悲剧意味,他们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寻找出路,却因求索不得而彷徨、苦闷,虽有奋斗,追求的历程和努力,但最终靡丽的梦想破灭,人生的意义贬值,堕落、绝望、沉沦成了他们命运的“归宿”.而在十七年时期,知识分子形象不同的是他们的探索在客观的引导下找到了最后的光明的出路,人生和社会并得以实现,两个时期知识分子的迥然不同的命运中也正是对两个不同时代社会不同命运前途和走向的暗示和象征。从历史地位来看,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形象代表着社会的先进思想,他们是打破旧传统开辟新世界的先驱者的代表,有着强烈的个体意识和启蒙思想,却因找不到出路而苦闷,虽多“零余者”,即使这样,他们仍是那时的启蒙者和先觉者,占据着社会中的主角地位,《莎菲女士的日记》和《沉沦》是五四时期刻画知识分子的两个代表作品,主人公在作家笔下是重点窥探的对象,因为作为社会先决人和启蒙者,他们的人生和境遇也受关注;而在十七年时期,由于文化创作标准确立,知识分子的独立立场消失,知识分子大都是是被工农阶级所重造的形象,成为了被启蒙者和被改造者,知识分子形象被逐渐同化和边缘化,如在《青春之歌》中,作者为我们展示知识女性林道静是如何从一个孤独美丽的典型知识分子走向被革命所感召改造成一个坚定的工农革命战士的历程。从这点看,也许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形象比十七年的更加典型。第二篇:对当代电影作品的鉴赏与分析-以《肖声克的救赎》为例对当代电影作品的鉴赏与分析。现在最受欢迎的电影模式当属好莱坞电影叙事模式。我们这代人从出生就侵泡在好莱坞电影文化中,因此像我们这种大学生是最熟悉也是最能理解传统好莱坞电影的。而好莱坞电影在美学特征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①在情节结构上,新好莱坞电影打破追求戏剧性的单向叙事模式,时空转换更加灵活,不再追求故事情节的完整性而寻求开放的结尾。②人物不再定型化,而是根据其性格自身的发展展现其自然本性。善与恶不再是划分人物好坏的径渭分明的标准。除此之外,新好莱坞电影在人物和情节的关系上,使人物不再隶属于情节而是从情节突出人物。如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情节的发展实际上是主人公一步步走向疯狂的历程。影片给人的震撼不是情节是否具有悬念性,而是残酷战争环境下人的异化和异化的人:奉命杀死一个战争狂人的中尉却在经历了种种事件之后变成了另一个狂人。③新好莱坞电影更加重视包括镜头语言在内的电影技巧的开拓。新好莱坞电影不追求银幕上的真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以具体作品为例,对比分析五四时期与十七年时期的知识分子形象(大全五篇)

文档大小:17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