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伦理学体系与方法—读书笔记 第一篇:伦理学体系与方法—读书笔记程炼《伦理学导论》的读书笔记从小到大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大公无私。大公无私要求我们在思考和行动时要将他人或者集体的利益放首位,不能有自己的私心杂念。而利己主义却认为,一个人为了他人的利益而付出努力和牺牲,是绝对不可能的。在日常生活中,利己主义者的形象常与自我中心、自私自利、冷酷无情、贪婪吝啬等联系在一起,但是在伦理学的讨论中,利己主义却是一种受尊敬的理论。利己主义分为两类:心理的利己主义和伦理的利己主义。心理利己主义认为,人性的事实就是:人类每一个个体在行为的动机上必然是自私自利的,他们总是并且不可改变地被自我利益所驱动。伦理利己主义则是关于生活和行动的原则的理论,给人们提供实践上的指导。这两类利己主义都对日常道德构成了挑战。首先我们来探讨下什么是“自我利益”?这是理解和评价利己主义的关键。“自我”是范围上的界定,是相对他者而言的。狭义的“自我”就是思考着或者行动者自己本人,利己主义者所说的自我利益在本原上指的就是狭义的自我利益,这样,某个人的亲属、朋友、集体等的利益不能算在自我利益的范围之内。当然,对于“利益”,很多人也有不同的理解,有些利己主义者信奉心理享乐主义,认为普遍人性使得每个人只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当面临多个行为选项时,选择能带来最大快乐的选项;有些利己主义者在寻求快乐之外,还看重权利、名誉和财富;更有利己主义者论证说,知识、美德或者优良的品格以及自我完善都是内在的价值或者善。在伦理学中,“自我利益”常常是概称性的、统合性的,大致而言,它指的是一个人的幸福或福祉。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下利己主义者的主要观点,即认为人就是这样一种东西,他先天被构造成自私的,并且这个事实是不可避免且无法改变的。心理利己主义者是这样描述利他的自私动机的,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仁爱之举都是伪善,友谊是欺骗,公益心是闹剧,忠诚是取得信任的圈套,虽然我们所有人归根结底只追求我们的私利,但为了让他人不警惕、让他们更多地中我们的计谋,我们都穿上了这些美丽的外衣”。即休谟认为,美德就是恶品的面具。类似的解释,也可以运用到苏格拉底的壮举,苏格拉底宁死也不做违反公义的事情,大概是因为他相信死后他的灵魂可以与神同在,而这是一种让他极为满足的快乐状态。不过,即使有大量的事例表明人们经常把道德当做自我利益的手段,但我们也不能以偏概全。诚然,我们一开始可以怀疑一个人做好事,或许为了取得好名声,或许为了政治前途等,但当我们发现他非常低调,他无意仕途等,这些事实让我们排除这种推测。心理利己主义作为一种关于人性的理论,有冷静、简洁和直观的特点。冷静,是因为它没有把人性看成浪漫和乐观,它要揭露人性中的冷酷和孤独。简洁,是因为在解释所有的人类行为时它只需要一条原理—人都是自私的。直观,是因为在这条原理在人们看来非常习惯和自然。但是前面的分析表明,捍卫心理利己主义的策略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我们也要辩证的看待利己主义。第二篇:伦理学读书笔记伦理学读书笔记OliverLee一.道德相对主义1.标准的相对主义:人类社会并不存在普遍的价值标准,我们不能按照某种道德标准进行跨文化的评价,而只能按照行为方式、社会习俗所处的文化自身的标准来评价。否则,产生投射错误。2.认识的相对主义:它不仅承认文化是多样的,人的社会和心理特征是由文化决定的,而且激进地认为,不存在人类思维和人性,反对人类心理统一性的概念。3.道德相对主义在逻辑上自相矛盾,它一方面把道德见解相对化,另一方面将相对主义观点绝对化;4.反对盲崇权威的价值观,强调用事实说话,以展示不同的人、民族怎样用自己的标准来评价自己生活中的社会行为。这就要求准确地描述事实,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框架,而是要用对方文化内部的语言、标准来理解这种文化中的社会行为。二.利己主义1.心理学利己主义:任何人自愿的行动最终都是由他对自己个人利益的欲望所引起的。格劳孔讲故事:吕底亚牧羊人得到隐身戒指——正义并不是人心甘情愿的。2.快乐最大化论。欲望满足论:吸毒成瘾的人,最想吸毒,但并不符合其利益。欲望并非总是自利的,可能是利他的,更可能是损己的,甚至根本无实现的可能性的。3.在许多情况下,追求个人利益并非总是最合乎理性的,而且一味追求个人利益有时会导致不合理的结果。例如“囚徒困境”。4.伦理学利己主义:一个行动是道德的,当且仅当,它最大限度地符合行动者的个人利益。5.伦理学利己主义自相矛盾。(需要理解)。三.功利主义1.“当我们对任何一种行为予以赞成或不赞成的时候,我们是看该行为是增多还是减少当事者的幸福;这些行为不仅要包括个人的每一个行为,而且也包括政府的每一种设施。”——边沁2.经典表述:一个行动是道德的,当且仅当,在各种可供选择的行动中,它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大众幸福”。3.幸福:内在主

文宣****66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