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作文如何立意.docx / 文档详情
作文如何立意.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6
约3.7万字
约65页
0
62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作文如何立意.docx

作文如何立意.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作文如何立意

第一篇:作文如何立意长期以来,“老师+命题+作文本=作文”的传统作文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散,导致了学生作文的千篇一律,很难找到一篇新奇的作文。如写老师总牵扯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写同学总写到关心班级、团结同学;写爱心总离不开希望工程。由此可见,学生作文缺乏创新意识,拘于俗套,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要想突破程式化的写作思路,摆脱写作困境,写出标新立异的作文,就要做到立意创新。唐代王维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作文也一样。“立意”是作品的灵魂,它决定着作品的广度与深度,直接决定着文章的成败。所以下笔前,立意是关键。作文如何做到立意创新,在千人一面中脱颖而出呢?一、要做到以小见大,立意显真情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小事上发现美。生活、学习中观察到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声轻语,一次微笑,或许都是有着丰富内容的典型。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事情的本质,小中见大,这样才会写出好的文章。以《我的老师》为例,影视作品中教师的形象往往有以下特点:文静、瘦弱、身体有病,戴眼镜,着装传统,这一切应当归于文学作品的先导性。于是,学生的作文一写到老师,便是有病的身躯,扶着讲台艰难地给学生上课;雨天老师撑着伞嘘寒问暖地送学生回家;夜深人静时老师还在伏案批改;住院期间老师还不忘给学生辅导功课等。如果引导学生换一种思维方式,把老师刻画成一个穿着得体时装,“浓妆淡沫总相宜”,并时常教育学生懂得美、欣赏美、尝试美,又敬业爱生的身边普通人,或者抓住老师业余生活的洒脱方面来写,文章定会增色不少。二、要做到角度标新,立意见新颖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与众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让文章的立意“高人一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乐水,智者乐山”,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会得到不同结果。如以话题“水”为例,我们可以想到“水滴石穿”“水到渠成”“为有源头活水来”等;我们也可以想到“大禹治水”“南水北调”“保护母亲河”等人与自然的问题;还可以想到今天父母的爱如潺潺流水、人生似滚滚长河——跨越湍急,始终向前等。我们可以从话题正面与反面联想,如“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水能造福人类,也能产生危害;节约用水与浪费水资源等;我们还可以由“一滴水与大海”的关系联想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由“治水要善疏”联想到治人善导等。因此,观察生活,表现生活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角度的选择。三、要能反面着笔,立意求新意教师要引导学生作文时力求突破习惯性思维,跳出窠臼,推陈出新,言人之未言,想人之未想,摆脱思维定势,大胆打破传统,逆向拓展。这样才会激活思维,点燃他们创新的火花。例如:以《滥竽充数》的故事为话题写作文,多数人都会想到,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最终会落得个可悲的下场,对南郭先生批驳的一无是处,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无疑会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可言。其实我们可以尝试着以其他的人物作为切入点:如齐宣王合奏的大锅饭制度,自身存在着弊端;齐湣王改合奏为独奏,体现出来的改革精神;乐工们的相互包庇、纵容,让南郭之类长期混在队伍里等„„这样就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就达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高度。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情从表面上看,是违背人之常情或人之常理的,却也可以“逆理”而“成章”;有些事情从正面写可能难以激起读者的兴趣,从反面着笔,却能显出新意。拿“生活中的挫折”这个话题来说,我们可以避开“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一常规思维,从另一方面立意,可以想到挫折会给人生带来种种悲剧,人生要尽量避免“挫折”,少走弯路,这样可以使人生更完美;也可以想到经常遇到挫折的人,是不善于总结教训的人,这种人的生活是失败的,从这些方面看立意也合情合理,且富有新意,更能激起读者的兴趣。四、要深入挖掘,立意见深刻怎样才能做到立意深刻呢?教师要引导学生勤于思索,向纵深挖掘。有些题材,我们乍一看,觉得很好立意,因为材料很浅显,容易懂。但往深处一想,便会觉得还有潜力可挖,待到我们奋力拨开重重迷雾之后,就会发现另有一番新天地。这就要求我们在立意的时候,不能浅尝辄止,像蜻蜓点水一样,而要往思想深处去挖掘。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意思的掌故,便填成一篇,以丰富自乐。”开掘与主题立意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主题立意的深刻与否,往往取决于作者会不会发掘。同样一个材料,开掘得好,便能成一篇立意深刻之作,开掘得不好,便会成平庸之作。例如以“团圆”为话题,许多学生的联系往往只局限于一家团圆。如果引导他们纵深挖掘,联想到国家团圆甚至我们整个“地球村”的大团圆,那么,立意就要深刻得多。再如写表现运动会和运动员的作文,多数学生会想到运动场上的某某挥汗如雨,在同学们的呐喊声中,终于冲向终点,夺得了第一名。但是,为何非要写夺得第一的运动员呢?何不写写第二甚至最后一名?同样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作文如何立意

文档大小:62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