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_吴迪 第一篇: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_吴迪《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吴迪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我过年期间在家中仔细读的一本书,当时还有一本江味农的《金刚经讲义》作为参考阅读。叔本华在书中不止一次地提到,他的思想借鉴了古印度佛教的智慧,尤其是佛教的强调因果、缘起性空的世界观,对欲望的驾驭与控制的人生态度,对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启发。《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将叔本华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作了一个完整的表述。他的主要观点有两个,一是世界的本质是意志,而其余的一切都是意志引起的表象。二是痛苦的根源在于欲望。欲望不能实现会痛苦,欲望实现了会空虚,人生就是在痛苦与空虚之间不断轮回,欲望越大,痛苦就会越深刻。而摆脱这一轮回的一个途径是艺术,艺术是超脱欲望的法门,它能够让意志进入到纯粹认识的领域,停留在认识的领域自由翱翔。下面我将分别就这两个观点提出我的看法和感想。首先第一点,意志论的世界观。意志是一个不可证明,只能感受的东西,是超越于因果律的表象世界的本源的东西。换句话说,这是一个形而上的论断。艾耶在《语言、真理与逻辑》中表示要拒斥形而上学,提倡哲学的逻辑与分析性质,而不是对于所谓“第一原理”的追逐,这是哲学从罗素那里进入当代发展后的新形势,暂且按下不提。我个人的意见是如果放弃了对“第一原理”的追逐,那么世界将变得索然无味。因此,我在个人情感上是认同叔本华对于世界第一原理的追逐的。那么叔本华的意志论到底有没有道理呢?经不经得起推敲的?我个人认为在类比上有一定的道理,在逻辑上则是不完备的。意志论类比了印度的佛教思想、柏拉图的彼岸思想、康德的物自体思想。就像叔本华在书中反复强调的那样,他的思想根源不仅来自印度的佛教,还来自于柏拉图和康德,可以说是东西合璧的思想。柏拉图的洞穴说讲了这么一个故事,说一帮野人生活在山洞里,每天只能看到太阳照进墙壁上的影子,而他们以为这就是全部的、真实的世界,直到有一天,他们走出了洞穴才知道太阳的存在。柏拉图认为我们生活的世界就像是故事中的野人生活的洞穴一样,我们看到的世界也只是太阳照进洞穴形成的影子,真正的理智的世界在彼岸,只有通过最纯粹的智慧训练才能达到。而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强调物自体的概念,物自体是超越时空限制、超越因果规律限制的本源存在。印度的佛教思想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性”,性的特点是空,性与性之间的联系是“缘”,缘起性空讲的就是本源如何产生整个世界的过程。叔本华认为佛教、柏拉图、康德的学说看似不同,实则相同,所谓的“性”、“彼岸”或者“物自体”都是指同一样东西,那就是意志。意志论的证明与解释在逻辑上是不完备的。为了解释自己的意志论思想,叔本华使用了两步走策略。第一步解释生物的本质是意志,第二步解释自然界的本质也是意志。为了证明生物的本质是意志,叔本华从诸多表象中进行推测。他认为高级生物人类的头部处在最高位置,那么可能就是意志在起作用,人体的诸多器官就是意志不同欲望的外化,消化器官是意志食欲的外化,性器官是意志性欲的外化,大脑是意志求知欲的外化。由于人类是最高级动物,反映求知欲的大脑处在人体的最高位置。而其它比人类低级的动物则是头部的位置比人类低,食欲和性欲占主导地位。而比动物还低级的植物也是意志的外化,是纯粹生存欲的外化。到此叔本华认为对生物的本质是意志的解释完毕。进入对自然界的意志本质的阐述。对自然界的意志本质的阐述则要困难许多,一块石头的意志在哪里?为了解决这个困难,叔本华把整个自然界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一些客观规律的存在体现了宇宙意志的存在。比如物体的下落规律,天体的运行规律,这些规律的存在和一致反应了宇宙的意志的存在。正如叔本华在《附录与补遗》中解释的那样,人们常把自己说成小宇宙,而叔本华则把宇宙说成是一个大人。这让我不禁联想到了NASA在分析宇宙的大尺度结构形态时所发现的大规模星系团的结构与人脑神经结构非常相似。或许宇宙真的是一个大尺度的活物?谁能说得清呢。当然叔本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理论是无法通过逻辑去证明的,这本身就是一个形而上学的东西。在《附录与补遗》中,叔本华论述了人类的形而上学需要。正如我本人在文章一开头提到的那样,如果我们放弃了对”第一原理”的追逐,那么世界将变得索然无味。我的这种趣味和冲动在《附录与补遗》中被叔本华明确阐释出来,就是人类对于世界本源、本质、起源的思考与探索的冲动,叔本华把它称作“形而上的需求”。这种需求产生于人类对于自身与世界存在的惊叹与思考,产生于对于死亡的恐惧。并且由于这种内在需求,催生了两种职业,一种靠这种需求为生,他们兜售形而上的理论,一种为这种需求为生,他们探索形而上的理论,于是一种的代表是神职人员,另一种的代表是哲学家。叔本华本人对于神职人员是鄙夷的,对于哲学家是敬佩的。这让我想起了马克思韦伯在《以政治为业》中阐

小忆****ng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