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作文读《90后》有感 第一篇:作文读《90后》有感以前,我对90后的理解只是限于1990到1999年出生的人的一个称呼,作文读《90后》有感。但读了《我是90后》一书后,我知道了90后不只是一个响亮的称号,而是一个被赋予重任的称号,而且我对90后有了更深入的理解。90后,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90后有与80后和70后不同的学习方法,慢慢脱离了死记硬背,注重独立思考。90后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善于发现,敢于质疑,创新学习,敢于竞争。“十佳少先队员”锁佳樱,小孩子,大志气,从小树立当一名女外交官的理想。90后自信乐观,诚实守信,无父无母的张鹏飞,与患病的奶奶相依为命,小小年纪就学会了分担,懂得感恩。我庆幸,我也是个“90后”。90后的我呀,真骄傲!90后的我呀,真自豪!我赶上了中国人第一次向世人展示我们能力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接着又赶上了百年一遇的“日全食”,我还赶上了中国首次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开幕式,最让我澎湃的是:09年是我出生十周年,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六十华诞,国庆阅兵再次展示了我们中国人的风采,读后感《作文读《90后》有感》。我是90后,我们是幸福的一代,也是最快乐的一代。90后,为了这个响亮的称号,我们应该努力充实自己,将来才能担当重任。湖南株洲醴陵市醴陵实验小学四年级:宋海一第二篇:读后有感作文读《差不多先生传》有感今天,我读了胡适写的《差不多先生传》,觉得差不多先生实在是可笑:白糖与红糖差不多,山西和江西差不多,就连自己得了重病,家人找错了医生,请来了牛医,也认为差不多。死前还说:“活人与死人差不多,事情只要差不多就行了。”我忍不住要笑:“真的差不多吗?表面上差不多,实际上可差多了!”但我冷静下来又一想,还笑别人呢,我自己还不也是这样吗?有一次,我把“切除食指”写成了“切除十指”,当时以为差不多,没什么大不了的,可现在想一想,如果是医生在开处方的时候把“切除食指”写成“切除十指”,那病人得多受几份痛苦啊!文章最后写“无数的人都以他为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差不多先生。”“天哪!”我忍不住要惊呼,这怎么成呢?如果打仗时,部队潜伏在敌人后方,准备发动袭击,这事如果有个人动一下或咳嗽一声,就可能全军覆没;发射卫星,如果科学家计算时,小数点错一位却又认为差不多而不纠正,结果卫星掉下来,那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啊……看来,我们做事情要处处求精,越精越好,不能像差不多先生那样,大到集体,小到个人都是如此。(小学作文)第三篇:读后有感读《商鞅变法》有感寒假里,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的《商鞅变法》一文,深有感触。文章介绍了战国初年,秦国因国力衰微,常遭中原大国欺负。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决心改变秦国的现状。当时卫国人公孙鞅(又名商鞅)认为秦国要想强盛,唯有变法图新。于是,秦孝公就命公孙鞅任左庶长,统令变法之事。公元前359年,公孙鞅颁布了新的法令。可是,老百姓却认为又是一阵风似的把戏,都不以为然。公孙鞅便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让军士在南门竖立了一根又粗又长的木头,并贴了一张告示: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赏十两金子。听到这个消息,很多人聚集到南门议论,却没人扛木头。公孙鞅又让军士贴了一张告示,把赏金提高到五十两。这回刚把告示贴了上去不久,就有一个彪形大汉说:“我来!”一口气将木头扛到了北门。没想到公孙鞅果真把五十两赏金送到了大汉手中,大家一看,看来官府这次是言出必行了。于是全国百姓都知道一个叫公孙鞅的官儿非常守信,全国上下也都响应了他的变法号召。看了这则故事后,我不禁想起了贪玩不爱写作业的自己。有一次,我为了要跟着妈妈出去玩,就答应妈妈,回来后写一篇日记。我如愿以偿的和妈妈出去了,可是回来后又懒的写,于是就拿出了以前写下的稍作修改交给了妈妈,竟然糊弄过去了。现在看来,多不应该呀!我既然已答应妈妈,就应该信守承诺再写一篇日记,可是我却将做人最重要的“诚信”二字抛在脑后。公孙鞅为了国家能做到信守承诺,而我却为了玩,而没有守信。想一想真是惭愧!我以后也要想公孙鞅一样,做到诚实守信,把我们祖祖辈辈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传承下去!第四篇:读后有感读《芦花荡》后有感席君恒这是一篇描写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白洋淀的一个小故事,记述着当时人民群众为保护革命队伍、守护家园与敌人斗智斗勇的一件小事。故事场景一反往常的硝烟战火,而描写一个看似与战争毫无相关的“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的老头子为了部队的供给,为了部队的后续力量,一次次的通过敌人的封锁线,给战争中的战士和群众带来生的希望。文章中有几处不和谐场景,唯美的家园画面描写与当时的战争年代相背离;即将步入残年老头与凶悍的手持武器的敌人相对比;单纯的小女孩与其残酷经历的相矛盾。通过这几个打破常理与愿相违的实例,激发读者内心的不平,引起读者对战争的厌恶、对侵略者的痛恨、为保卫家乡誓死抵抗之情。这些善良

论文****酱吖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