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作文-故乡的小村庄 第一篇:作文-故乡的小村庄作文-故乡的小村庄常常想起故乡,那个美丽的、无处不飞尘却又确乎一尘不染的北方小山村。从县城搭车,晃晃荡荡一个多钟头,只抵达村口,下了车还要徒步几里山路。弯弯的黄土路无声无息爬入大山深处,空气愈发透明,白杨树夹道默立,灰白树干上长满凝视的眼睛。沿途到处盛开着紫色花瓣鹅黄花蕊的小野花,偶尔还可见向日葵,细长的茎子托着一大朵金黄耀目的花冠,几只蜜蜂嗡嗡地绕着飞。山色愈发浓郁,满眼苍翠的山林,拐过几个弯,老屋赫然呈现:青瓦屋顶,淡粉石墙,以同一种姿态,同一种静默,在风里,在雨里,在北方的鹅毛大雪中,一站就是数十年,至今安在。老屋这就是我童年的乐土了,那老屋。象一位沧桑的老者,它背山面水,安详伫立,见证了近一个世纪的日出日落,春去春回。老屋的一面墙紧贴山根,几株野枣树就嵌在那山壁上,斜斜地探进院子里来,秋天时捧出一嘟噜一嘟噜火红的酸枣,个头虽小,却酸甜可口。墙是山石砌的,一块块淡粉色山石方方正正垒起来,有着天成的色彩和凹凸。东边是堂屋,很敞亮,有四五扇木窗,都糊着白窗纸,靠一根木棍撑住。夜凉如水的夜,窗户半开,月光透过草绿窗纱长驱直入,猫儿披着银光默然端坐窗台。窗外是黑黝黝的群山的剪影,切近到压迫,几只鸟在林中寥落地放歌,在静夜里显得格外清幽。炕是北方标准的土炕,上铺一层芦苇编的席子,簇新时金黄金黄,散发苇草的芳香。炕头因烧火之故永远热气腾腾,冬天是个福利,夏日就不啻酷刑。炕尾是一摞棉被,大红大绿,十分喜兴。炕对面摆着两口硕大无朋的红漆板柜,里面盛着各式米:小米玉米高粱米„„米里藏着粉壳鸡蛋,是自家老母鸡的出产。柜中央是两把古色古香的太师椅,已颇有年月,磨得光可鉴人。柜上摆着七零八碎的小物件:红漆木盒儿啦,针线包啦,二锅头啦,还有爷爷的老式收音机。那收音机是个古老到不能再古老的玩意儿,印象里是“熊猫”或“中华”牌的,是爷爷唯一的电器,他老人家一天到晚抱着听,里面翻来覆去播的不过是“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然而正是在这充斥了意识形态的乐声里,我得到了人生最初的音乐启蒙。老屋墙上裱着一层淡金色墙纸,上面印着蜿蜿蜒蜒的蕨类植物。柜上方的墙上永远贴着两大幅年画,如“穆桂英挂帅”和“吉庆有余”。后者是杨柳青的手笔,画着眉开眼笑的胖娃娃,尾巴弯弯的红鲤鱼,柿子元宝蝙蝠蟾蜍,倾尽所有吉祥的元素。每年春节奶奶都会去镇上买回两幅新画,再把面粉熬成粘稠的糨糊,持一把大刷子,左右开弓抹了半堵墙,然后把画结结实实贴上去,边贴边问爷爷:“正不正?”到处门槛儿。堂屋一道,西厢房一道,正门一道。门槛很高,走急了会被绊个嘴啃泥。堂屋和西厢房之间就是灶间,两口大铁锅支在灶台上。灶台是黄土砌的,四四方方,下面一个烧柴禾的洞,一到饭点儿奶奶就把柴禾塞进去点燃,里面便滚滚地冒出浓烟,不过火一旺烟就消了,只剩明亮的橘色火苗。这时从外面老远就能闻到炊烟的气息。呼吸着淡淡的烟火气,遥望西天的晚霞,人会不由自主地沉静,自失。年少如我,在每一次或长或短的失神中已隐约瞥见诗意与永恒的面容。接着就飘来南瓜饭和烧茄子的香,小山村便沸腾起来,狗叫,鸡鸣,放牛郎牧归的歌声,是世间最烂漫的交响曲。吃在山村开饭了。八仙桌被抬到炕上,一家人团团而坐。若是夏日黄昏,桌子就放在前院,周围摆一圈小板凳。那年月老百姓生计艰难,所以伙食极为简单:棒碴粥,煮红薯,野菜饽饽,大葱蘸酱,炖的时令蔬菜如倭瓜豆角西红柿,几近吃斋,肉蛋都难得一见,只隔三差五能见到几片腊肉或肥肉。一入冬,时令蔬菜也绝迹,饭桌上顿顿萝卜白菜,嘴里能淡出个鸟来。于是哪个叔叔便进山猎回一只獾或一头麂子,家里就能打几天牙祭。有时灶火会通宵达旦烧着,大铁锅里咕嘟咕嘟炖着野味,隔着木锅盖都能闻到浓烈的肉香,至今想起,仍口水涟涟。我自小吃粗粮,到大约五岁才第一次尝到白米饭,还是因弟弟生病,爷爷特特用搪瓷杯熬了把白米,加了白糖,我沾光吃了几口,只觉人间美味,无过此者。偶尔奶奶也会烙白面饼,用的自制的杏仁油。山里盛产杏子,自然也盛产杏仁。奶奶把许多苦杏仁放一起捣烂,蒸熟,然后捏成一根又粗又长的杏仁棒。擀面时,奶奶就拿这杏仁棒在上头滚,直到面上泛起油光,就可以下锅烙了。赶上家里来客,奶奶才会和了白面擀面条,一根根切得很宽,象兰州人的刀削面,油锅烧热,葱花爆香,用葫芦瓢从大水缸里舀水进去烧开,下面条和鲜绿的青菜,再打个蛋花。做好的面盛在一个藏蓝色大瓦盆里,众人围了桌子舀面吃,直吃到最后一滴汤汁告罄。饭毕,灶里余烬尚存,我常凑在灶台边上,把土豆和老玉米埋进炭灰,过一阵儿用长长的铁通条扒出来,都熟了。玉米香气扑鼻,土豆外焦里嫩。坐在门墩儿上,望着暮色中淡紫的群山,开始吃土豆,啃玉米,悠哉游哉。吃得渴了,灶边就是大水缸,盛着爷爷从井里担回来的水。是泉水,又甜,又凉。抓起缸口上的葫芦瓢,舀起一瓢就喝,咕咚咕咚,

猫巷****志敏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