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信息系2015年第四季度维稳工作报告(2015.12.24)[推荐] 第一篇:信息系2015年第四季度维稳工作报告(2015.12.24)[推荐]信息系2015年第四季度维稳工作报告为了维护校园稳定,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保障学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我系根据上级的有关工作要求和文件精神,结合系部实际,扎实地开展各类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安全工作落到实处。现将第四季度进行安全稳定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开展肠胃型感冒预防知识宣传教育秋冬季节是肠胃型感冒的传染和爆发期,为确保学生身体健康,营造健康安全的校园环境,信息系利用班会、主题班会和国旗下的讲话等方式在学生中广泛开展肠胃型感冒预防知识宣传教育活动。要求每班以《泉州华侨职校致学生家长一封信》为主要宣传资料,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肠胃型感冒预防知识宣传教育,让学生了解一些肠胃型感冒的症状、传播途径、防治方法,增强学生的防病意识和能力;组织学生对责任教室、卫生区和学生宿舍等人群较为集中的地方进行全面的清扫和清理,清除肠胃型感冒发生和流行的条件;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健康情况,记录缺课学生情况和缺课原因,发现问题及时向系办汇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如教育学生注意早晚穿衣,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了解了肠胃型感冒的一些常识和预防措施,起到了防“病”于未然的效果。二、国庆放假留校学生安全教育针对国庆放假留校学生召开安全工作会,并做好“四清”工作—--点清留校人数、讲清留校相关规定、弄清留校原因、搞清留校安排,对留校学生所在班级、宿舍、手机号码、留校时间及留校原因进行逐一核对,确保留校学生信息无误后,将汇总情况发至学生处备查。三、强化疏散应急演练增强学生安全意识为使我系学生掌握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熟悉震后我院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确保在地震来临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全系师生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非震伤害。我系组织学生参加10月9日下午3:40分在栋教学楼开展的地震应急疏散演练。通过本次演练活动,不仅培养了我系参演师生听从指挥、团结互助的良好品德,也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全系师生公共突发事件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四、选拔学生参加院安全知识竞赛校园安全关系到我院的安全稳定与和谐发展,为在我系广大师生中全面普及安全知识,增强我系师生的安全意识,促进师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提高师生遇险自救能力和安全防范能力,创建和谐平安校园,我系选拔学生参加10月20日晚上在多功能厅举办的校园安全知识竞赛活动。竞赛共分为四轮,第一轮为必答题,第二轮为抢答题,第三轮为风险题,第四轮为观众答题,题型分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和简答题。比赛过程中,我系参赛选手沉着冷静,机智应对,台下观众掌声不断,第二轮抢答和第四轮观众答题,更是一次次将赛场气氛推向高潮。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角逐,我系代表队获得第三名。通过此次比赛,同学们了解到了更多安全方面的知识,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也提高了将安全知识应用到现实学习和生活中的能力。五、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为加强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防自救能力,我系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消防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切实提高消防安全的宣传面、宣传力度和成效,不断提高全体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充分利用网络、QQ群等途径,大力宣传消防方面的知识,提高师生维护安全的思想意识水平,落实师生维护消防安全的义务,做到人人熟知消防自救常识和掌握安全逃生技能。在提高师生消防意识,掌握消防知识的同时,组织学生参加每学期的消防疏散演练活动。通过消防灭火、紧急疏散、自救逃生等演练,切实增强了学生消防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六、严格学生出游和青年志愿者外出活动审批十月份和十一月份是学生外出活动的高峰期,为进一步加强学生校外集体活动管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思想,我系严格落实校外集体活动报批制度,要求师生外出参加活动前,必须向学校提出申请,报告活动地点、参加人员、出行路线、安全保障措施及应急预案等详细信息,获批后方可组织实施。未经申报和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组织师生集体外出活动,确保学生集体外出活动安全。七、分发保卫处印发的防骗家长信,提醒学生注意新型领导诈骗电话我系将保卫处印发的红色防骗家长信通过班长会发放给信息系在校班级,并要求学生在阅读后提交回执给保卫处。10月份信息系系办多次接到师生反映,称接到陌生号码打来的电话,对方自称是学校、学院领导或老师,先要求师生到其办公室,再编造各种理由“借钱”、“捐赠”等。犯罪嫌疑人事先通过相关渠道购买了当事人的信息资料,对当事人的情况了解相对清楚,并利用当事人害怕领导或老师的心理,冒充领导“借”钱,从而达到其诈骗

一条****轩吗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