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致空气》教学案 (新版)语文版(五篇范例).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6
约1.5万字
约28页
0
31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致空气》教学案 (新版)语文版(五篇范例).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致空气》教学案(新版)语文版(五篇范例).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致空气》教学案(新版)语文版(五篇范例)

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致空气》教学案(新版)语文版7.致空气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2、把握诗的内容,理解诗的主题及象征写法的运用。过程与方法: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熟读此文的基础上,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诗歌主题,还可以结合诗人的其他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诗中最精华的思想和精美的形式来熏陶感染学生,感悟真情、理想、希望和人生。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①有感情的朗读②理解诗的主题。2.难点:理解诗歌的象征写法。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及指导:一、导入新课:谜语导入:看不到,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世间万物离不了。(空气)同学们这么快就猜出来了,可见空气对我们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一种物质,我们从不去在意它;而诗人则不然,他以敏锐的眼光抓住空气的特点,赋予了空气以新的象征意义,写了一首富有哲理的现代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致空气》。二、基础知识1.给下列的字注音摇曳(yè)闪烁(shuò)鼾息(hān)厮守(sī)面颊(jiá)窒息(zhì)嘘(xū)2.词语解释。【鼾(hān息)】睡着时粗重的呼吸、喘气。【厮(sī)守】互相守着。【闪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摇曳】摇荡。【窒息】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鼻翼】鼻尖两旁的部分。通称鼻翅儿。三、作者简介邵燕祥,当代诗人,1933年6月10日出生于北京(那时叫北平)一个职员家庭。1945年夏天,从小学进入中学。处女作是1946年4月发表在报纸上的一篇杂文《由口舌说起》,批评了习于飞短流长的社会现象。从那时起,他在参与反对国民党政府的学生运动的同时,写了不少杂文、诗歌和散文式的小说。他是20世纪50年代较有影响的青年诗人,后转入散文、杂感的写作。1949年初,北京解放,他终止了在大学一年级的学业,到北京电台工作。他的第一本诗集《歌唱北京城》(1951)和第二本诗集《到远方去》(1955),收入50年代初期写的抒情诗,其中一些表现了年轻一代的理想和激情又有个性色彩的诗,为他赢得了最初的声誉。但是不久,由于他的诗和杂文中触及某些不公正和反民主的社会现象,受到批评和斗争。直到1978年,他被剥夺发表作品的权利达20年之久。其间,在1962年春有些解冻的迹象.他得以写了一个剧本,发表了几首诗和一篇小说;这年秋天,那篇写亲子之情而不涉及阶级斗争的小说又遭到公开抨击。他在1979年初恢复政治名誉。从1980年到1986年,出版了《献给历史的情歌》、《在远方》、《如花怒放》、《迟开的花》、《邵燕祥抒情长诗集》等八种诗集和诗选,还有诗评集《赠给十八岁的诗人》、《晨昏随笔》,杂文集《蜜和刺》、《忧乐百篇》。从1980年前后发表《切不可巴望好皇帝》等杂文开始,又写了大量的杂文,批评各种社会弊病。其中诗歌代表作主要有《歌唱北京》《到远方》等。曾任《诗刊》的副主编,现为中国作协理事和主席团委员,中国笔会中心会员。邵燕祥写于50年代的诗歌多取材于工业战线沸腾的建设生活,歌颂年轻一代创业者的忘我劳动和崇高理想,写得朴素、真诚、热烈、欢畅,充满了青春活力。复出后的诗人,虽经磨难却矢志如初,仍以赤子之心热情歌颂生活的光明美好和祖国的宏伟建设。但诗人个人的沉浮及时代的演变,又使这时期的作品呈现出凝重厚实的色调和深沉辩索的意味,显得更为稳健与成熟。“做诗的知己吧!让无数珍贵的生命的花朵,带着灵魂的闪光、思想的色彩、感情的汁液,融入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永不成为沙漠和荒原吧!”这是邵燕祥说过的话,我们可以从中体会他对生活的思考、他精神世界的丰富。四、自学指导(一)自学指导Ⅰ(1)内容:阅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歌不是随心所欲之物,它与其它文学作品一样,同样有着严谨的结构,试说说这首诗歌在结构上的特点?明确:全诗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诗节,总括空气的特点;第二节至第五诗节,从几个方面讴歌空气;第六诗节,总结全诗。(二)自学指导Ⅱ1、内容:赏析诗的第一、二、三部分。问题:(1)第1节中“我”指谁,“你”指谁?为什么把“你”称做“我的……朋友”?(2)第1节中诗人总括了空气的那些特点?(3)请用一句话概括第2、3节的内容。(4)你觉得第2节中那两个词用得最巧妙?为什么?(5)2、3节中是紧扣空气的哪种属性来写的?(6)4、5节中有哪些意象,你是怎样理解的?(7)第六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8)第六节内容是不是第1节简单的重复?为什么?(9)作者写这首诗就是为了赞美空气吗?为什么?明确:(1)我是诗人自己,你是空气,诗歌以第二人称你开头,把空气当作我的朋友来称呼,奠定了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致空气》教学案 (新版)语文版(五篇范例)

文档大小:31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