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质量分析 第一篇: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质量分析百兴镇2011年秋季学期六年级数学期末检测质量分析一、基本情况分析本次测试最高分100分,最低分9分。本次测试题共有六个大题,分为填空、选择、计算、看图列式或列方程、解决问题等等几部分。二、命题情况本次期末检测试卷,命题立足课本,题目全面,题目均是学生所学过的内容;注重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考查,彻底地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做较全面的摸底;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能体现综合应用的和创新思维的内容,有与生活相关的题,也有个别是能力提升题,做到“基础题、生活运用题、有一定难度的灵活题”各种不同层次的题目同时出现,既能考查学生的“双基”,又能有利于准确地查测出学生的能力水平层次,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调动其较深层次的思维;从题型上看,试题都是学生常见的。三、学生卷面分析:1、大部分学生掌握知识牢固。2、典型错误及分析:(1)填空的第1题,单位换算,许多学生粗心算错。(2)填空的第3题,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有的学生算对了,但是把单位写错,这是粗心造成的,以后要多训练学生做题细心。(3)选择的第1小题,学生失分较多,这一题是用去的带单位和不带单位的计算,不带单位的用去的是单位“1”的3/4,先算出具体的数量,再进行比较,许多学生不能区分做错了。3、选择的第3小题,这一题要找准单位“1”的量,找出桃树和梨树的数量关系,再进行选择,许多学生就做错了。4、计算题有部分学生粗心了,先约分再计算,有的学生没有先约分,并且约分没有约到最简,这个地方老师要多训练,做题一定要细心。5、第五题,看图列式或列方程,有些班级的学生不会看图,不会理解图的意思,这里老师要多讲解。6、解决问题这组题目中能充分考查出学生的分析、判断、综合、推理能力,本张试卷涵盖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答题情况总体来说很好,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找到正确的数量关系,盲目计算导致。如:解决问题第5题,这个题是分数连乘的问题,要算货车的速度就要先算出客车的速度,有部分学生不理解题意弄题了。解决问题第7题,用方程解,要设科技书的本数为X本,故事书的本数用含X的式子表示列方程解出科技书的本数,再求故事书的本数。四、总结得失,努力方向总之,卷面基本上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水平,体现了优、良、中、差四个层次学生的综合能力,说明试卷出得比较客观合理。通过试卷分析,我们也看到了自己教学过程中成功与不足,弄清了今后改进与提高的方向。首先,在扎实基础的前提下,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其次,要注重学生双向思维及移向思维的培养,以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第三,要注意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能力,使学生做到活学活用。2012.1.9第二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质量分析报告宝秀镇高玮希望小学2016-2017学上学期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陈林2017年4月一、试卷评价本试卷涵盖面比较广,考查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试卷紧扣新课程理念,从概念、计算、操作、应用等方面考查学生的双基、思维、操作、问题解决的能力,可以说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这次考试体现了课程改革的一些成果,也暴露了我们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今后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试卷全面考查学生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及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二、考试情况六年级学生50人,及格人数42人,及格率84%,平均分75.58分;优秀31人,优秀率62%;40分以下9人,差生率:18%。由于全班差生的比率比较大,所以总体成绩不理想。三、答题情况分析第一大题,填空题。20%此题内容属于基础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熟练程度。不过大部分学生完成得不是很理想,可见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其中第4、5、8、9题失分最多。其中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并求比值,大部分学生写出的都是化成最简整数比过程中的某一步,或者直接化简错误因而失分。第5题是常用单位的换算,有些学生对相关单位的进率记不清,单位的大小也较模糊,到底是乘以进率还是除以进率,学生无从下手,看的出来是对单位换算的理解上还有问题。第8题这题应该是稍微难一点,但同时也体现了学生分析能力的有限,对于本题中三角形内角和与角度的比之间的关系,分析的不透彻;而有些学生较粗心,把角算对了,但在判断三角形的类型时又错了。第9小题“已知甲数比乙数少四分之一,求甲乙两数之间的关系”,对于本题大部分学生不能综合的进行分析,同时不能准确的找出单位“1”的量,因而失分就成为必然了。第二大题,判断题。5%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完成。错误最多的是第三题:这是教材上的比的基本性质,同时也是教师课上强调的一句话,可见学生上课的专心程度。第三大题,选择题。5%这

是湛****21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