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六国论/苏洵_教学设计_教案.docx / 文档详情
六国论/苏洵_教学设计_教案.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6
约2.2万字
约44页
0
41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六国论/苏洵_教学设计_教案.docx

六国论/苏洵_教学设计_教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六国论/苏洵_教学设计_教案

第一篇:六国论/苏洵_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案”的论题的本意、体会苏洵明达而深湛的政治见解。2、理清作者的思路,学习作者始终围绕中心论点不蔓不枝地展开论述的方法。(例证、对比、分层、引用等论证方法)。3、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及特殊语法现象,正确译文。2.教学重点/难点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及特殊语法现象3.教学用具多媒体4.标签教学过程一.简介时代背景1.作者简介:苏洵(1000─1066)字明亮,号老泉,宋朝眉山人。与他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成为文学史上著名人物,“唐宋八大家”中他一门就占了三人。朱德老总曾有诗称赞:“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苏洵长于散文,善用比喻。他十分关心政治,论文大多针对时政而发,议论锋利,切中时弊,说服力强,著作有《嘉佑集》。据说苏洵27岁因应试不中,焚去以前所写文章,刻苦攻读,博览群书,潜心钻研,终于形成自己文章的风格。由于他下笔顷刻数千言,语言晓畅,雄辩有力,深得欧阳修的赏识。嘉年间,欧阳修把苏洵的22篇文章推荐给朝廷,一时名动京师,文人竟相模仿。因此,他命名自己的文集为《嘉佑集》。本文选自《嘉佑集》中的《权书》,原题为《六国》,一般选本改作《六国论》。2.写作目的:本文是为反对北宋王朝用重赂屈服于外族而写的。当时,契丹(后称“辽”我国东北少数民族)、西夏(我国西北少数民族)经常入侵,北宋统治者沿用妥协政策,向他们纳银输绢,以求苟安。作者写这篇文章,论六国灭亡之道,讽谏宋王朝以六国为鉴戒,不为外族“积威之所劫”,要“礼天下之奇才”,上下团结一心,抵御外侮,以维护和巩固宋王朝的统治。3.题解:“六国论”是倒装省略句,是“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论”是散文的一种文体,以论证为主,要求善于析理,析理愈透愈精,就愈能体现这种文体的特点。二.预习侧重于字词,以学生自学自练为主。(1)读课文,注意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并与以前学过的字词作比较。①六国互丧(),率()赂秦耶②暴()霜露暴()秦之欲无厌③泪()牧以?()诛④胜负之数()数()吕师孟叔侄⑤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从()散约败(①sàngshuài②pùbào③jìchán④shùshǔ⑤cóngzòng)(2)在下面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以辨析形似字:①与()而不助五国也②()粮而景从③悉使()兵负草填之④革灭()尽之标⑤()然自得()笑大方(《风景谈》)(①赢②赢③赢④殆⑤怕赔)(3)有些文言词(或短语)与现代汉语常用的意义不同,翻译时要注意其区别。①六国互丧父焉覆②思厥先祖③始速祸④至于颠⑤其实百倍;(古义见注释,练习“四”见“教参”,仅举今义)①互——互相,表示彼此对待的关系,一般不单用,常见于成语中或作合成词语素。②先——时间或次序在前的,与“后”相对。祖父——名词,父亲的父亲。③速——迅迅,快。④颠覆——用阴谋手段从内部推翻合法政府。⑤其实——连词-(4)辨析加点字的意义:○1向使三国各爱其地()○2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3盖失强援()○4今言“华”为“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5弊在赂秦()○6秦有余力而制其弊()○7或曰:“六国„„”()○8或未易量()○9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10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1爱惜○2吝惜○3发语助词(表原因)○4大概○5弊病○6困顿(失败)○7有人○8或许○9拿用○10凭借)(5)文言句中若有一些省略成分,在翻译时常需要补出。试补出下面文言句中的省略成分(补在括号中),然后翻译。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②()奉之弥繁,()侵之愈急。③至丹以荆卿()为()计。译文: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以收贿;城邑;诸侯;前者;是后者之。②诸侯;秦。③刺秦王;抗秦之。译文(略)。)(6)有些文言句子的词序,在翻译时要改变。试译下面句子,说说如何改变。①赵尝五战于秦。②其势弱于秦。(①赵国曾经五次和秦作战。“于秦”在原句作补语,译时可充状语,放在渭语前。②他们的势力比秦弱小。语序改变同前小题。)三.研习新课1.诵读第1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提问:○1问: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引发以下议论○2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明确:六国破灭,弊在赂秦。○3问:从几个方面说明这一中心论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六国论/苏洵_教学设计_教案

文档大小:41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