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六年级数学期中试卷分析(推荐阅读) 第一篇:六年级数学期中试卷分析老城镇中心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期中试卷分析一、考试总体情况分析本次数学试卷检测的范围比较全面,难易适度,能如实反映出学生数学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本次考试我校六年级共有56人参加,其中平均分77.3分、合格率为82.1%、优秀率为71.4%,成绩与制定的质量目标相差甚远,合格率没有达到.试题分析从卷面看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基本技能,通过填空、选择、口算、计算检测。第二类是综合应用,主要是考查了学生对分数的应用、计算以及知识的灵活应用题。三、答题情况分析1、填空题的“把5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5段,每段占全长的(),每段长()米、()米的七分之四是二分之一米、以及第八小题”有较多学生做错。2、判断选择题学生较难得到满分。3、计算方面有很多学生由于粗心无法拿下满分,如把19写成9、没有把结果化成最简分数等原因造成扣分。4、操作题有些学生在描述聪聪的活动路线时漏了跷跷板一个地方。5、应用题“第2小题有些学生只算出了已有的号码布,还要做多少张号码布才够用”没有算出来;第4小题有些学生计算错结果,也有少数学生第二步采用了除法而扣分。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在本次考试中,学生计算失分较多,主要原因在于平时的训练中,强化训练的不够,学生审题不够认真,是这次考试及格率没有达到目标的主要原因。2、在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抓的不够透彻,不能使学生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3、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做的不到位,没有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五、整改措施1、针对一些学生不能认真仔细审题的问题,只注重数学题目的结果,而忽视了数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审题与分析,今后将加强审题训练,注重数学思维过程,让学生学会听课,在分析题目时充分运用手中的笔进行圈圈划划,更有助于理解题意。2、针对一些学生对数学概念、意义理解不够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加强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辨析,帮助学生建立表象。3、针对学生试卷失分的现象,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大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培养他们细心、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4、教师要做有心人。平时在批阅学生作业时,把学生易错的题目进行记录,有利于以后的复习和提高学生的正确率。5、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数学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李小兰2013年11月14日第二篇:六年级数学期中试卷分析2017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质量分析六年级(3)班白如景一、基本情况:此次测试涵盖前五单元内容,命题范围及易难程度适中。本次的期中试卷,检测了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突出了基础性和灵活性、应用性和探索性、层次性和差异性。试题切实把握住了本册教材的重要知识,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四个方面体现基础性,试题知识覆盖面较广,同时突出了平时教学中的难点、疑点、趣点,填空题和选择题中尤为突出。在本次考试中,本张试卷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为依据,紧扣新课程理念,从概念、计算、应用三方面考查学生的双基、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可以说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此次测试涵盖前五单元内容,命题范围及易难程度适中。实考人数56人,总分3817分,平均分69.41分,及格38人,及格率69.1%,不及格17人,不及格率31%,90-100分13人,优良率23.6%,最高分100分,最低分5分。1、概念部分:部分学生审题不认真,惯性做题,熟而不思,思维缺乏灵活。2、计算部分:失分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计算马虎;(2)方法不得当,特别是乘法分配率在分数中的应用看似很简单,却有一半做错,这也是平时对这种变式的训练少,导致学生不能灵活应用;(3)还有少部分同学对解稍复杂一点的方程无从下手,求比值与化简比仍然混淆不清。(4)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一些非常简单的计算,好多学生却因为看错加减乘除号而失分;尤其是一些非常简单的简便计算题,却因为缺乏审题而导致错误。再如填空题中要求填写最简单的整数比,但却有部分同学只/3能算出正确的答案,而不去化简。可见这些学生没有形成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3、解决问题部分:仍然是失分较多的地方,主要原因有两点:(1)部分学生对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及特征掌握不清晰,从而不能抓住关键确定数量关系,进而导致列式错误,也反映出学生缺乏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2)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审题不仔细,没有看清楚题目中的有效信息,结果马虎大意列错了算式。三、今后的改进措施:1,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对知识的延伸与拓展需深入了解,能灵活理解与运用。2,加强数学基本功训练。

邻家****文章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